林奕寧:工作前景何處尋?

2018-01-08
林奕寧
自由撰稿人
 
AAA

WORK.jpg

年尾拿過雙糧花紅後,又是打工仔跳槽季節。在去與留之間,薪金也許是大部份人的考慮因素,然而一千個打工仔有多於一千個轉工的理由,薪金以外還有什麼考慮?人事或政治?公司文化?家庭原因?還是熱門因素之一的career path?

Career path大概是西方管理學創造的名詞,被翻譯為「職業路徑」顯得怪怪的,容許我以通俗廣東話解說吧:所謂路徑,即是發展前景,也就是大眾常談到的「上位機會」。

先看看小公司員工心聲。友人R唸時裝設計,畢業後在一家連鎖潮流服公司當設計師。大家不要被電視劇洗腦,以為當設計師就是和潮人與明星happy hours,或是去倫敦和米蘭看花生騷。R這樣形容她的工作:公司的設計部只有上司和她,兩人撐起一年兩季的衣飾,而所謂的設計美其名是從外國雜志獲取靈感,說白了也就是抄款。當年23歲的R說,上司是一位信佛的中年女人,看破紅塵似的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放工就去佛堂。上司很照顧她,但這裡沒有升職的機會,設計也無用武之地,所以她決定離開。

那麼,在大公司工作前景是否比較樂觀呢?C十多年來一直在上市大機構裡當小齒輪。這家機構薪金並非最吸引,但有工會保障員工權益,各種福利多不勝數,更有節日聚餐、康樂活動、禮物,男女比例平均容易結識異性,平心而論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問及C離開的原因,她說:部門員工這麼多,升職的永遠不會是你。在三十歲前段,她離開大機構,轉投到一間中型企業。

嗯,如此看來,不論大小公司,似乎也沒有「職業路徑」或「上位機會」。先不要灰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第三個故事。

A生於普通家庭,在大眾眼中是一個讀書不成整天只喜歡畫畫的少女,在本地藝術學院畢業後在一家小型時裝公司當助理設計師,掌管設計的只有她和老板,名副其實一腳踢。牌面看來,A沒有富爸爸,也沒到過倫敦聖馬丁唸設計,也許最終又只能成為一位抄款設計師吧?三年後,A累積了時裝由設計、買布料、向工廠下單、品質監控、銷售、推廣等整個流程,她膽粗粗開設了自家品牌的時裝網店,數年下來由網上到實體,現在她的品牌已經有數間店舖。

「很懷念當年每天在深水埗走訪布行的日子,一行就是數天,幾乎每家店子都認識我。」A如今已經很少到深水埗買布,但每一塊布在她眼中都充滿生命力與故事。這種熱誠與堅持,以及三年打雜生涯,讓她裝備好自己,最終脫穎而出,誰說藝術或時裝只是有錢人家子弟的玩意?

觀乎身邊事業有成的個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自創職業路徑的能力。我常幻想開拓職業路徑有如置身熱帶雨林,沒有前路,只有一遍雜草荊棘,還有蚊叮蟲咬,陽光透不進雨林最下層,你若不前進就得接受目前環境。

流行歌詞裡有一句:沒有光末路憑目光照明。這是任何人生路徑的寫照。路,原來是走出來的,你的目光與時間放在哪裡,該處就是你的前路。除了事業,我們還有家庭、學習、靈性等多條路徑。本文因篇幅所限,只集中討論職業路徑,其他路徑有機會再談。

最後來個小八卦。文章前段的C,輾轉找過數份與性格不合的工作,最後認命回到大機構,繼續當齒輪。R如今已是一位中年女人,也信佛去了,心思已在修行而非事業,這也未嘗不是一條「路徑」,另一種圓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