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從李嘉誠退休說起
人稱「誠哥」的長實主席李嘉誠,雖然仍是活力充沛,但已年屆九旬,終於在今年正式宣佈退休。各大媒體得知「誠哥」宣布歸隱之後,都爭相報道,甚至總結他平生「五大戰役」,多年來力壓群雄,蟬聯香港「首富」之位二十年等等事蹟。看報章和網媒的報道,似乎有點「大吉利是」。九旬老人不過是「退隱」而已,且退而不休,每天仍打算照常上班,處理慈善基金與投資,何必大篇幅的總結老人家的生平?
不過,筆者草草看過有關「誠哥」生平的報道,尚有一點想補充:
「誠哥」貴為「香港首富」多年,回想起「中英談判」期間,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作出「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後,曾接見一些香港人。當年獲接見的,主要不是香港高官,亦不是任何小市民,而是「誠哥」。及後,江澤民和胡錦濤每次來港,也是入住「誠哥」的酒店,可見其江湖地位非同小可。
儘管「誠哥」與不少中共領導人交好,在港經商,更是無往而不利,為何多年以來,「誠哥」卻無法登上中國首富之位?「誠哥」在大陸不是沒有投資,而是被後起之秀追過,莫說是掌高科技產業的「雙馬」,就單是國內地產商,亦有「南萬科、北萬達」之稱,論資產規模,亦早已超越「誠哥」了。「誠哥」明明早著先機,在八十年代初已獲中共最高領導人接見,為何竟始終未能在國內大展拳腳,最終被「後輩」都追過了?
除了複雜而不足為外人道的政治原因外,亦可先看看「誠哥」的優勢在那裡:
1) 眼光奇準,低買高賣
2) 穩定現金流,低負債,財技出眾,保守至上
3) 分散投資,掌環球性策略性資產
總結其一生輝煌的戰績,「誠哥」在重要的時刻,多次能做到「低買高賣」,正因他的投資策略偏向保守,亦善以財技轉嫁債務,懂得投資多元化產業,從而確保集團有穩定現金流,使他在經濟低迷之時,尚有能力「騰出手來」,以極低價收購策略性資產,最終做到「低買高賣」。
強於買賣卻不善經營
「誠哥」在港經商數十年,無論在債務和證券市場上舉債集資,都可享有最優惠的條件。「誠哥」以香港為基地,收購海外策略性資產,自然無往而不利。
可是,想深一層,「誠哥」雖然是了不起,但其「成功模式」十分獨有,對中國大陸政商界來說,只有參考價值,卻沒有非要找「誠哥」合作不可的理由。「誠哥」善於做買賣,長於策略及捕捉時期,但在經營上卻不過爾爾。正如香港人都十分熟悉,「誠哥」旗下的樓房,口碑和質素皆平平,零售商店的管理更是「一團糟」,明顯是一些只懂做買賣、卻不懂零售經營的所謂會計師掌權,服務和產品多遭人詬病,市場佔比停滯不前。「誠哥」雖然曾與領導人平輩論交,但只懂做買賣,卻不善經營,對中國大陸的政商界來說,可以交集的地方著實不多。
況且,「誠哥」與及一些香港地產商的保守模式,反而使他們無法與國內大地產商競爭。港商多喜囤積居奇,不急於發展項目,以「低負債和充足現金流模式」發展。中國地產商卻理解國情和國策,非常靈活,以極短時間內完成項目。高負債,卻翻身快,只三數合,就把港商遠遠拋離了。保守不是不對,亦不排除可見將來中國政府會狠下心來整頓房地產,經濟泡沫亦有機會爆破,但偏偏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保守策略絕不宜用於國內房地產市場。
港地產商保守 難在內地展拳腳
此外,某些大陸地產商,不僅高槓桿,甚至在集團內玩「眾籌」,能得到集團員工支持的項目可優先發展,所有員工都享有項目分成,中高層都如「小發展商」一樣,集團上下利益連成一線,當然進取,當然眼光準,當然翻身快。面對這班如狼似虎的競爭對手,連「誠哥」也要給比下去!
正如香港人要北上發展,肯定會面對全國性的激烈競爭。香港人理解大陸的法規和行情嗎?瞭解顧客喜好和市場嗎?有特殊的技能及專業知識嗎?「誠哥」如果只是單靠「善做買賣」和「資產豐厚」兩大優勢,仍不足以在國內大展拳腳。「誠哥」的困局,其實與一般香港人無異,很多人無法在大陸市場上大展拳腳,就是無法全盤掌握國策和國情,無法適應國內激烈而多變的競爭環境,亦沒有一個「非找你合作不可」的理由。
亦有人指,「誠哥」既然是地產商,當年亦理應可以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提供很多寶貴意見。例如當時中國大陸推行「土地使用改革」,曾遇上不少問題,需要不少專業人士出謀獻計。「土改」的精要,就是「把土地變錢」,如果數十年前教曉中國大陸「把土地變錢」,好歹也算是「半個恩公」了;今時今日在中國大陸市場,還會吃不開嗎?
翻查資料片段,當年曾參與「上海土地批租試點」計劃,為國內「土地使用改革」提供專業意見的香港人是有的,卻不是「誠哥」。那些曾貢獻中國的香港年青人是誰?
其中一人,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正是梁振英先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