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祥:落實及優化跨境安老

2018-05-16
梁志祥
立法會議員
 
AAA

ELDER1.jpg

土地問題不單影響香港年青一代組織家庭,對年長一代同樣有切身關係。

不少長者原本與子女共住,但隨著子女成家立室組織小家庭,單位面積不敷居住。部分長者與家人易發生磨擦,部分則希望有讓子女有自己小天地,最終決定回鄉居住。這些跨境安老的長者表示,在家鄉有「同聲同氣」的老鄉,居住單位較在香港大數倍,附近綠化及康樂設施不少,對這樣的安老環境感到滿意。若在香港已舉目無親的長者,選擇回鄉頤養天年更是必然的選擇。

不單身體康健的長者會選擇跨境安老,不少有輕度身體缺損的長者,同樣會考慮回鄉養老。他們表示在香港的居住環境狹小,「輪椅都不夠位過」,回鄉居住再聘請看護照料,生活會過得更舒適。對於入住安老院舍,他們都表示抗拒。而事實上,想入住安老宿位亦非易事;至2017年12月,護理安老宿位的輪候人數達31717人,輪候津助安老院舍宿位須至少39個月。

雖然政府已多管齊下增加安老宿位,但輪候冊上的長者申請人數增長更快。據估計,長者的人口比例會由2017年的17%上升至2026年的23%,並於2046年攀升至32%。面對有數得計可見的人口老齡化,政府的思維及政策仍然沒有相應的準備。

早前勞福局局長表示,興建安老院舍涉及冗長規劃過程。我明白香港「吋土必爭」,新建安老院舍須與公屋甚至骨灰龕等其他民生項目爭地。除土地問題外,安老院舍人手長期有近兩成的短缺,這表示就算政府突然補足了安老宿位的數目,都沒有足夠護理人手。另一方面,政府即將修例調高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最低人均樓面面積,這令宿位必然減少,輪候時間更長。

提倡及鼓勵居家安老,減低沒有迫切需要的長者入住安老宿位的比率,是安老政策的應有方向。我認為,跨境安老在這方面能夠成為支援性措施。現時政府的跨境安老政策仍未成熟,「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公共福利金「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零碎殘缺,除了不能讓合資格長者領取到所有福利津貼,更設有離港期限,須長者每年回香港報到,令這些計劃的吸引力大減。故此,我將在立法會提出跨境安老的議案,要求政府盡快優化福利可攜性、內地安老宿位及醫療服務,讓長者可安享晚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