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當祈禱落幕時】李美:既「典型」又「非典型」的出色偵探片
(《當祈禱落幕時》電影劇照)
一齣出色的偵探片,當然離不開錯綜複雜的懸案;於此方面,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當祈禱落幕時》,就絕對是勝任有餘,案情發展一路出人意表,且還會一併激活觀眾左右腦。更重要是,這部《新參者》系列的完結篇,雖屬一齣很典型的偵探片,觀眾都以警方視角來追查真相,惟相關偵訊過程卻並不典型,跟現時流行的金田一、柯南之類大不相同。喜歡偵探片的朋友,誠不應該錯過片中懸案,也不應該錯過這種另類偵訊。
金田一和柯南的漫畫,堪稱奠定了當今偵探故事模式,彷彿所有懸案都只有一個模子;然而,模子固然不止一個!模式也不限於他倆當中!我們誠不應該被金田一和柯南過份洗腦!《當祈禱落幕時》既有典型偵探片的一面,懸案很早就開宗明義地展開了,綜觀全片觀眾一直跟警方解構案情,而過程亦極盡一波三折,相信沒有多少人可預先看穿一切;可是,到底如何偵破案件?怎樣揪出幕後真兇?凡此種種,本片卻是非典型的--究竟怎樣不典型了,於此不含劇透的部分,筆者當然不會詳談,且留觀眾自行發掘吧。總之,不要以為本片是又一齣金田一或柯南好了!
除了懸案方面,《當祈禱落幕時》的選角同樣兼具典型與非典型之妙。首先,於今「小鮮肉」當道之下,主角阿部寬就恐是非典型了,因為銀幕上已甚少看到這種高大、黑實、正氣、堅毅的男子漢!「仲偷拍?成個電影業都俾你搞彎晒喇!」的任達華,固然也非常有型;可是,他亦恐敗予片裡另一「型佬」阿部寬之下!阿部寬的吸睛程度,肯定不遜其他「小鮮肉」!但話說回來,要說阿部寬非典型嗎?倒又不對。畢竟,他在上一個年代早就紅透半邊天!事實上,戲中還有風韻猶存的松嶋菜菜子、以至田中麗奈等昔日紅極一時的藝人......認識90年代日本藝能界的朋友,肯定不會對這些名字感到陌生。於今韓風盛行的新時代,能夠再睹這些熟悉的日本舊面孔,相信也夠不少「老觀眾」緬懷感觸(雖然年輕至「80後」也包括其中......)。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當祈禱落幕時》電影劇照)
再次重申,一般電影誠已不應預先劇透,而一齣偵探片就更不應該預先劇透。如果看官尚未觀看電影,筆者強烈奉勸不如先入場、再回來詳閱下文。下文開始,筆者將完全劇透地討論電影;不想敗了往後觀片雅興,尤其是不想敗了一齣好藝術者,誠不應該再看下去了。
先談一下,本片跟當今主流偵探故事的幾個不同。
有曰,所有偵探片都離不開三大元素:一是密室殺人,二是不在場證據,這在金田一和柯南的故事裡,大家相信已屢見不鮮,當中尤多機械式或心理式懸局;至於第三項,則是一人分飾多角,金田一和柯南固然都有所涉及,可是,若論複雜程度及背後所藏訊息,則肯定遠遠不及《當祈禱落幕時》。
偵探懸疑故事有個鐵律:當一人分飾多角遭看穿了,真兇經已輸了大半。阿部寬飾演的探員加賀恭一郎得以破案,關鍵就是一直追查不同涉案人的真正身份,這包括案中死者、案中兇手、以至自己本身等;當他相繼揭發箇中的一人分飾多角,即地上屍體、面前的人、鏡中自己原來分別是誰,以及釐清所涉的千絲萬縷關係,案件的整個面貌便愈來愈清晰。這種循著動機來偵訊的破案模式,便跟金田一和柯南等著重殺人一刻的詭計截然不同。(本片還涉不在場證據,而真相則原來是兩父女分別犯案。)
這個不同也導引出另一不同,就是除了要用左腦理性追查及推理之外,本片還大大牽動了觀眾右腦的感性情緒。因為,循人物關係與殺人動機入手的話,故事感情線就更容易鋪墊出來,就如戲中高潮位正正在於描述真兇緣何殺人--懸案的水落石出,不單帶來真相大白之感,且還帶來觀眾心情悸動。其實,金田一和柯南亦有描述殺人動機,惟論觸動人心方面,《當祈禱落幕時》無疑遠為優勝,戲院內便有不少人因此感觸落淚。坦白說,當大家看漫畫及卡通時,在金田一和柯南揭發真兇是誰之後,又會否繼續用心追看兇手們的事後自白?抑或甚至乾脆跳過不看?
事實上,《當祈禱落幕時》雖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偵探片,但同時亦為一齣劇情片。片中不同角色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分別有何際遇等等,都可說是除懸案外的一個精彩故事;只不過,今次電影以偵探片的模式,來包裝相關劇情片故事罷。反之,金田一和柯南除懸案外,就概無甚麼精彩故事在背後支撐了。
本片尚有一點不同,乃觀眾難以參與「猜猜兇手是誰」、又或「猜猜兇手怎樣犯案」,而很大程度僅跟隨電影步伐慢慢摸清真相。金田一和柯南的一大成功之處,正是讓讀者們一起破案,包括到某一時刻會煞有介事說「所有謎底已經解開」、又或亮出手錶型麻醉槍準備解說之類,意味再往下看主角就要揭曉一切了,大家儘可根據此前線索來嘗試自行破案。
《當祈禱落幕時》的難讓觀眾自行破案,以至馬不停蹄般盡訴事件真相,或許會令一些習慣上述模式的偵探迷不爽。須補充的是,現在確然愈來愈流行「一起破案」的玩法,但其實,一如本片亦有許多偵探故事傾向「自行破案」--到底哪個玩法相對好玩?筆者認同是前一個玩法較好,惟以電影來說,觀眾難如讀者掩卷思考,後一種處理實也無可厚非。
事實上,《當祈禱落幕時》改編自日本同名長篇小說--縱然筆者尚未讀過原著,但觀看電影時有個感覺,就是本片「小說電影化」的工作做得不夠好。除了解說部分仍多採用旁白方式,而沒選擇借助角色之口嵌入交代;更重要原因,乃不少情節都不夠完整、又或是欲言又止一般,導致懸案變得多少有點「犯駁」。
例如:當女兒名成利就家住豪宅,且為一個孝女,為何一直受她供養的父親,竟落得如露宿者一般?要明白,如果他不是一位露宿者,由屍體發現到追查身份的懸疑性必然大減。再者,父親有必要為了逃避債務而終生逃亡嗎?黑社會勢力有那麼龐大、又有那股毅力終生追討嗎?也莫說,家住豪宅的女兒應有能力完全償債了。退一步說,雖謂父親曝光或引發當年另一屍首誰屬之疑,但由於案件早就事過境遷,女兒大概不會被追究起來,特別是她儘可蒙混過關,例如推說當年僅僅「誤認」父親屍體、其時年幼的她亦對該名死者毫無頭緒......由於父親大無必要繼續亡命天涯,那麼,除非反對師生戀,他亦大無必要殺死女兒愛郎(事後並逍遙法外),也大無必要殺死女兒的多事舊同學了......至於,活活燒死固然痛苦之極,但遭扼斃窒息難道又不痛苦嗎?尤其是,父親有必要讓愛女再冒殺人之名實行「另類安樂死」嗎?以上,或可嫌筆者「要求太高」,對懸案提出了不適切的質疑;可是,相信小說會有更詳盡和更有說服力的鋪排與解說吧?
談完案情,本片的拍攝手法亦有值得留意及欣賞之處。觀眾或察覺到,片中許多鏡頭都把角色放置在畫面一邊而非正中;相關不平衡處理固然帶來美感,惟跟片中懸案一樣,原來這更為電影最後的壓軸一幕鋪路。這一幕無疑極具玩味,當探員加賀恭一郎向真兇道出一切,鏡頭一直均以鏡像反映前面舞台劇的狀況;到淺居博美束手就擒時,演員們亦同時向台下觀眾鞠躬致謝--某程度,在影像交疊的情況下,演員們實也仿如向加賀恭一郎鞠躬致謝一般......這豈不是表達了,淺居博美亦擬向加賀恭一郎致謝嗎?
總結而言,《當祈禱落幕時》的懸案還是足夠有力,且亦很好觸動觀眾,一路看來都扣人心弦,故事也十分緊湊精彩。最後補充一句:如果大家喜歡本片,筆者誠意推介各偵探迷,詳閱橫溝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即漫畫金田一的爺爺)、松本清張的社會派系列等--因為,本片格局實跟這些日本推理小說經典甚為相似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