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良:青年要把握未來發展機遇

2018-06-20
黃錦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
 
AAA

GRAD1.jpg

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在香港社會引起熱議,它們是氣勢磅礴的發展大計,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對香港青年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令發展空間變得更加寬闊,未來可以大有作為。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早前舉辦25周年會慶晚宴,邀請我出席並就此背景下,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未來發展機遇作簡短演講,我愉快地答應了。

青年是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香港青年的狀況具有獨特性,資料顯示,在同齡人口中,正在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佔七成左右;在工作人口中,從事服務業和銷售的佔三成五,從事文書和支援工作的佔二成三,從事三類較高技術職業(包括經理、行政專業、輔助專業)的只佔二成八。兩年前,月收入的中位數為10750元。

在香港,失業率低,大專畢業生不愁找不到工作,但要找一份心滿意足的工作卻並不容易,一些人常常抱怨社會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特區政府重視解決青年關心的問題,不斷完善相關政策。

然而,問題癥結在於香港土地面積有限,實體經濟並不多元,加上總體增長速度緩慢,已經被周邊地區趕上甚至超越。故此,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為香港增添了強勁動力,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僅使得香港金融、航運物流、貿易及工商支援服務中心地位得以鞏固,也為創新科技和創意等新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就業機會的增加,人才和資源的流動,以創新科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都為香港青年拓展了未來發展空間。

消除偏見誤解擴闊眼界

去年十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戰略的制定、實施是利國利港,更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青年要把握未來發展機遇,最重要的就是清晰理解和認識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是必然趨勢,這不僅因為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符合香港現實發展的需要。香港青年應當積極促進這個融合,參與兩地交流活動,了解國家發展現狀,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國家觀念;要清楚地認識到國家取得國體強盛、國際地位提升的成就,是中國模式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只有消除偏見、誤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機遇,並將其把握住。

粵港澳大灣區處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上,規劃布局是要建立一個協作發展的城市群經濟區,就像東京、三藩市、紐約三個灣區那樣。城市群中包括了廣東省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形成巨大的經濟規模。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建成通車後,香港與澳門、珠海等城市的交通變得方便快捷,區內物資、人員、資金和信息流通變得更加方便快捷。為加快發展,區內幾個主要城市,都在吸引人才。香港青年應當開闊眼界,擴大心胸,不拘泥於現有的狹小空間,只要條件適合,就可以在大灣區設計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和事業發展方向。在為國家建設有所承擔的同時,實現個人的價值。

青年創科人才大有可為

之前已經有許多鮮活生動的例子是香港青年有所耳聞的,像深圳大疆公司的創業者。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等人來到深圳,創立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並生產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現在客戶遍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還被美國權威商業雜誌評選為2015年十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型公司,排在谷歌、特斯拉之後,位列第三。

過去,由於就業範圍受局限,香港青年中一些人選擇報讀的專業,往往依據就業市場的需求,較少選擇理工科,大學畢業後繼續升讀研究生的比例也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創新科技為驅動,因此將需要大批科研技術人員,形成強大的科研創新力量。今後,有志從事科研的香港青年,可以有更多選擇。科研人才在這裏將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把握未來發展機遇,不是一句漂亮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艱苦實踐的具體行動過程。香港青年要有信心和勇氣,克服困難,敢於拚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刊於《大公報》2018年6月19日。

 

延伸閱讀
  • 職專教育的彈性學習方式則有效發掘青年的興趣和潛力,更可令青年了解有何產業適合自己專長發展,但鑑於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影響,最終放棄選讀職專教育,錯過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繼續接受不適合自己的應試教育,局限自己的發展空間。

    陳麗紅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