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林鄭一周年:沒智力、沒知識、沒班底,還明益地產商

2018-06-29
周顯
時事評論員
 
AAA

lamm1.jpg

在評論林鄭月娥施政一周年之前,首先我要澄清兩點﹕

第一點,通常,行政長官的真正「做嘢」,並非在其上任日,而是其當選後,曾蔭權如是,梁振英如是,林鄭月娥也是,尤其是,林鄭月娥和曾蔭權一樣,在當選前已是政務司司長,一直控制著龐大的公務員機器,根本用不著等到上任日,已經在執行部分政策了。

第二點,執政只有一年多,很多政策只是開了個頭,並不能見到成果。因此,如評論她的施政,很多時只能按照已知的知識,去判斷做法是否聰明和恰當,但卻無法看其成敗蓋棺。

論到林鄭,不可否認的一個客觀事實是,她是作為梁振英的繼任者而當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位五年,得罪了地產商,得罪了泛民,甚至得罪了大量建制派,引起了雨傘運動和旺角騷亂,令到香港動蕩不安。我曾經寫過多篇評論,指出梁振英的不可能連任特首,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建制派的仇家太多,很可能不夠票當選,因此,中央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林鄭。

換言之,林鄭是承續了梁振英的遺產。讀者會問﹕「梁振英的政績也很劣呀,還有甚麼遺產可以承繼呢?」

大亂之後,很容易有大治,經濟蕭條之後,往往伴來的是長期的繁榮,英國從五十年代一直衰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便一飛沖天了,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共產主義,當人民對吃大鍋飯厭倦了,搞改革開放也就易如反掌了。

同樣道理,林鄭在梁振英之後上任,八三一、佔中、旺暴、DQ,同反對派狠狠的打了一場殲滅戰……如果沒有梁振英令人討厭的往績,又或是林鄭早5年登位,有可能同泛民如魚得水嗎?

有人指出,林鄭的親泛民,令到建制陣營大感不滿,甚至有人說,建制派並無支持政府的義務,如果林鄭弄得太過分,建制派可能在某些議題上倒戈相向。不過,就制度健康的角度看,這未嘗不是好事,反正遇上重大議題,不管建制派如何不滿,也必然要支持政府。所以,林鄭的統戰泛民,也是正確的策略,泛民的回報,就是在多次投票,有心或無心放水,有關這些放水行為,不少本土派人士亦已逐次列出,大力抨擊。然而,這從反對派的角度看,固然是「出賣民主」,但從林鄭的政績角度去看,卻是成功的戰略。

香港市民最關心的,當然是房屋問題。

在討論房屋問題之前,我得先講一個故事,就是在一年前,我和一個中型地產商吃午飯,他說到最佳的投資,還是在香港發展地產。我奇怪地問他﹕「你先前不是說過,香港地產已經沒前途的嗎?」

他回答﹕「那時是梁振英當政,我看不通,現在是林鄭月娥,我就放心了。」

我曾經說過,梁振英有一萬個不好,至少他不會勾結地產霸權,反之,地產霸權人人恨他入骨。但縱然如此,梁振英只能稍遏地產霸權的氣焰,無法傷及其根本。然而梁一下台,地產霸權登時沒有了天敵,皆因反對派的所有政綱,均是對地產霸權有利,皆因後者的核心利益,就是減少發展土地和減少建屋。

我不敢說林鄭月娥勾結地產商,但她身邊的智囊們,不是笨蛋,就是已同地產商掛勾了,而她雖然當過發展局局長,卻她沒有智力和知識,因此也無法撇開身邊的智囊,去獨立思考,自然也不可能搞好房屋問題。

觀乎她剛剛公布的三招,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其實作用不大,據知地產商在這方面的游說budget並不多,看來只是假裝反抗,以配合林鄭,讓公眾以為這是辣招,實則心中正在偷笑。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鉤,其實居屋和私樓是兩個不同市場,並不互相影響,反而,市民省下了買居屋的部分資金,再過幾年,或許更可以為子女付首期,來買私樓,換言之,居屋減價的部分效益,反而是未來私樓的購買力。說到第三招,把部分住宅地建公屋,這更加是很簡單的供求定律,減少了私樓供應,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大利於樓價。

至於我直指林鄭的沒智力和沒知識,這其實是這類港英培育出來的港女菁英的通病。一個讀著名女校,直入港大,畢業做AO,這種人平生沒有經過任何挫折,也通常沒有用過腦,皆因一用腦,有獨立思考能力,甚至會看大量課外書,都會影響到讀書和官場升職。這種人,通常十分勇武,也十分「熟書」,但其能力頂多只能做到政務司司長,卻做不了決策的行政長官。

就這一點,董建華自然見識最廣,梁振英成名三十多年,雖然書唸得不好,也是一名人物,曾蔭權和曾俊華的情況會好些,皆因他們身居財金要職多年,國際exposure很多,增闊了他們的視野和見識。然而林鄭猝登大位,歷練不夠,這卻是致命傷。

歷練不夠的另一結果,是班底也不夠,鄭若驊已有點勉強,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更加是甩皮甩骨到了極點,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基本供求關係居然也自承智慧不夠,又例如解決交通擠塞的方法居然是少建設道路和車位,理由是不鼓勵市民開車,事實上,陳帆本來是機電工程專家,根本不懂運輸及房屋……任由這種笨蛋兼外行去主理舉足輕重的運輸及房屋問題,雖是明知其沒班底的難處,也不可原諒,林鄭的施政如何,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戴慶成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