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為林鄭說句公道話
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的紀念日。新的香港「一把手」李家超將在這一天正式上任,開始未來五年的施政工作;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則會在前一天即6月30日完成任期,結束她的42年政府服務生涯。
隨着特首任期踏入倒數階段,林鄭月娥最近一段日子也為交接工作忙碌着。6月1日她到中環出席一個微型藝術展開幕時就透露,當天是她的特首任期最後一個月的首日,自己已經在禮賓府收拾私人物品。
林鄭月娥也不忘在卸任前,和一些友好道別。據港媒披露,她上月底已廣發請帖,給數百個諮詢及法定組織成員,如機場管理局、貿易發展局、大學校董會,以至體育學院、通訊事務管理局等主席,邀請他們到禮賓府出席感謝晚宴。
林鄭月娥在2017年成為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過去五年的工作表現備受爭議,2019年處理修例事件的手法更惹來大部分港人不滿,肯定她的聲音少之又少。但說句公道話,林鄭月娥算是有心為香港做實事的一位特首。
翻看資料,林鄭月娥1957年出生於香港,1980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政府,在官場打滾了四十多年,生命的一大半時間都在服務社會。
林鄭月娥曾在2000年至2004年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而我在2004年曾有一段時間做過社會福利新聞組記者,和她有過短暫的近距離接觸。
在那個年代,社福新聞在香港社會並不是太多人關注。雖然如此,我每次採訪林鄭月娥出席的活動,都能感受到她真誠服務弱勢社群的熱情。
譬如,她不像其他「離地」的高官,而是很喜歡深入地區和基層人士打交道。她曾經深宵探訪天橋底無家可歸的露宿者,聆聽他們有血有淚的故事;也曾到老人院探訪長者,了解他們的心聲。
如果說林鄭月娥過去五年任期內的政績之一是關照基層,相信不會有太大爭議。本屆特區政府上個月舉行任內最後一次扶貧委員會會議,會後公布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在過去五年間足足上升了71%,由上任第一年的653億港元(114億新元)大增至本年度的1118億港元。應該說,林鄭月娥在任內忠心盡責為基層做實事,還是讓人由衷敬佩。
事實上,林鄭月娥在香港連一層自住物業也沒有,這在香港官場特別少見,估計中國大陸很多人對此也難以置信。某程度上而言,林鄭是真正做到勤政清廉,堪為楷模。
撇除在修例風波中的錯算,林鄭月娥任內表現也不是一無可取。尤其是在維護香港核心利益方面,她除了致力維持香港這個獨特的中西交融地位,也間接保障了國家的利益。
以過去兩年的疫情為例,香港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又緊密聯繫着中國大陸。如何一方面和世界保持聯繫,另一方面,又肩負起不把病毒經香港傳入大陸的重任,成為港府最重要的任務。
面對第五波疫情暴發,林鄭在建制派的壓力下仍然堅持己見,選擇不封城,並讓香港與國際通關,發揮獨特的中西超級聯繫人的地位,也保住了中國大陸通過香港對外的窗口。
有位香港朋友最近坐飛機回四川省會成都。據他所說,在成都機場候機室候機的旅客,大多數人是從其他國家飛往香港,在港隔離一個禮拜之後再飛往成都,之後轉機到大陸其他城市。
朋友詢問了幾位旅客,不少人都稱讚香港。例如一位男乘客是從沙特阿拉伯經泰國曼谷到香港,再由香港取道成都再回到老家江蘇。他從沙特直飛大陸的機票費用極為昂貴,堪稱天價,被票販子炒到10萬人民幣(約11.7萬港元);他選擇取道泰國,但平時2000元的票價也被炒到了四、五萬人民幣,而香港開放可以轉機,票價就一下子跌下來,3000多元就可以了。所以他非常感謝香港政府。
無可置疑,林鄭月娥在修例風波中由於過度自信,令香港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撕裂。但客觀而言,當年面對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博奕,香港無可避免地要出現巨大震蕩,並非林鄭月娥一人之罪。
可惜在經歷社會運動和疫情後,除了泛民主派,建制派也一面倒攻擊林鄭月娥,令她四面楚歌,最終無法連任。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