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公屋租金調整機制的不足之處

2018-07-10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rent1.jpg

房委會於2006年11月,通過《公屋租金政策檢討報告》,建議為公屋租金訂立一套新的檢討機制,制定以追蹤公屋租戶的住戶入息變動為指數,以“可加可減”的方式作為公屋租金的檢討指標,收入增加即加租,收入減少便減租,於2007年6月獲立法會通過修訂《房屋條例》,並於2008年1月1日起實施至今;而在2007年則調低公屋租金11.6%,以便提供一個適當的調租起點。

新機制實施至今剛好十年,公屋租金檢討每隔兩年進行一次,今年將會是第五次進行檢討。在過去的四次檢討中,除首次檢討租金時,加租4.68%外,其後的三次均加租10%,在相關的調租機制中,設立加租的“封頂”上限,即使公屋租戶入息超過10%,房委會也只得加租最多10%,但減租則不設下限。根據房委會資料顯示,對比2015及2017年期間,公屋租戶的收入指數升幅為11.59%,即是說,房委會建議今年公屋租金會增加10%,將會是連續第四次加租達至最高的上限。

忽略整體通脹情況

柴米油鹽,百物騰貴,樣樣均加,公屋租金上升是可以理解的,公屋租戶亦非盲目反對房委會作出加租建議,但在調租機制中,除了考慮住戶入息的變動外,卻完全忽略香港整體的通脹情況,這正正是機制的不足之處。房委會認為公屋租戶的所謂“負擔能力”,只奠基於租戶的家庭入息變化,但這樣的理解是不足夠的,亦脫離現實。收入與開支同樣會影響公屋住戶甚或每個家庭的負擔能力,通脹因素必然會削弱整體市民的購買力,也會抵銷部分入息的增幅。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資料顯示,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17年5月份,按年升幅為2%,而在2018年5月份的按年升幅為2.4%,自2016年5月至今,累計升幅為4.4%;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每月平均開支介乎$5,800 - $25,700,相信不少公屋租戶包括在內)累計升幅亦為4.7%,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高。

若單從收入考慮,而無視通脹的升幅,“可加可減”機制只會變為“只加到盡”的租金調整機制。假若在今次的租金調整中,扣減通脹,很大機會租金的升幅不會達至最高上限。此外,早前香港房屋協會亦公佈將於今年9月起向租戶加租,建議增加8%,房協自2010年起,分別加租為3%、6%、8%、8%及8%,每次均低於房委會的加租建議,這點值得深思。

應全面考慮住戶負擔能力

筆者想再次重申,因應香港經濟發展、通脹、房委會的營運及財政承擔,盲目反對加租是不理性的行為,公屋租戶亦並非反對加租,但在調租機制中,能夠更全面考慮住戶的負擔能力,包括家庭入息及開支,釐定更貼近實際情況的租金升幅才是正確的做法。還有一點,房委會承擔著興建更多出租公屋單位的責任,新屋邨落成的數目將會持續增加,更多輪候冊申請者會入住相關單位,但新單位的定租水平普遍較高,加租後的負擔固然不輕,不應忽視。

出租公屋有既定的受助群體,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及人士,更多是輪候冊申請人,不應拿之與其他如劏房戶作比較,製造“窮人鬥窮人”的現象;反之,政府更應加快增建公屋,為未能入住公屋的基層市民提供更多援助,改善居住環境,才是上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特區政府本次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是全面檢視、改善現行公營房屋制度的第一步。除了要加強審查機制、慎防公營房屋資源被濫用外,特區政府還需提供足夠的政策誘因,以提升公營房屋資源的使用率與流轉率。

    中評社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