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琳:明日大嶼 智慧城市新試點
新一輪施政報告出爐,耗資1萬億的明日大嶼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議。有不少人批評政府未有妥善運用龐大公帑儲備,花費大量金錢填海,卻不能短時間內解決急切的房屋短缺問題。又有不少人質疑政府為何不先挪用現成的土地,例如高爾夫球場或棕地,而要大費周章選擇一種成本效益最低的填海造地方案。然而,筆者倒認為明日大嶼方案有其獨特的優勢,並非完全不可取。
全新市鎮 全面規劃
香港現時市區土地和交通早已飽和,難以再建造新的道路。而無論是棕地發展,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市區重建抑或收回高爾夫球場,都只是在原有的社區上再進行擴張,定會為原本的社區帶來額外負荷。舉例來說,發展屯門附近的棕地,當地交通最終都是接駁至屯門公路或西鐵,為當區市民帶來更嚴重的塞車問題和更長的通勤時間。而要在附近再建造新的鐵路或高速公路連接市區,恐怕亦沒有足夠的空間。又譬如說,舊社區很難演變成新的商業區,這也意味著,該區市民必須要跨區工作,增加了經濟和時間負擔。
反之,明日大嶼計劃未來建造一個全新的社區和核心商業區,在一片尚未開發的土地上著手,自然給予政府更多空間和彈性去進行更理想的規劃。一個社區的規劃,不僅僅是公私營房屋的比例,更要考慮社區不同階層的組成,區內就業的安排,醫院,學校,交通等配套。而要在舊有社區上調節這些規劃,實屬困難,因為早已形成既有的生態和平衡。明日大嶼的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機場,又鄰近港島,只要起好大橋和鐵路,絕對有條件成為新的商業核心區。而附近的住宅區,亦正好為在該區工作的市民提供安居之所,締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圈。
智慧城市新試點
相信大家對智慧城市這個詞語並不陌生,因為政府每次施政報告都會提及,但實際上又落實了多少,大家心裡有數。這也難怪政府,因為智慧城市講求全面提升城市的電子系統,背後所涉及的工程十分龐大。哪怕只是最簡單的智慧交通系統,便要升級全港紅綠燈的電子計算程式,在道路上安裝收費感應器,統一停車場的出入車輛系統,背後的功夫可想而知。而且也可學習東京、新加坡和美國引入無人車試行。
而一個全新的市鎮,便是落實智慧城市最好的試點。正因為一無所有,可以直接安裝建造最新的智慧系統,打造一個真正的智慧城市。政府在施政報告裡提及要投放7億元,推展協助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項目,包括多功能智慧燈柱,安裝新一代停車收費錶,支援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付泊車費及提供實時空置泊車位資訊等。若然明日大嶼可應用這些計畫,大膽採納一些現代化的城市規劃建議,成為香港轉型,跟上世界科技潮流的開荒牛,定會成為近年政府的一大功績。
當然,理想是好,最終能否發揮這些優勢,還看政府的決心和手段,希望未來政府讓香港市民有信心和公布合理的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