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中日如何定義兩國新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周年的10月25日抵達北京,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腦會談上確認以經濟領域為主展開合作、加快改善關係。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結束了北京之行,返回日本。今後,中日將如何定義兩國關係?成爲全世界為之矚目焦點。
筆者爲了更清晰的深入瞭解安倍訪問中國後的效果,特別走訪了原日本外務省駐瀋陽總領事、原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日中經濟室室長、原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中國課企劃官、日本駐巴布阿尼濟亞特命全權大使松本 盛雄先生。松本先生是日本外務省著名和資深的中國通,1978年天皇訪問中國的時候,他作爲天皇的中文翻譯參與了訪問。
筆者:這次安倍訪華提出的中日關係三原則,請問您怎麼看,會不會得到真正的落實?
松本:安倍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提出了「中日關係三原則」。第一、合作,第二、互為好鄰居,互不構成威脅,第三、自由公正的貿易。這都是一般的雙方領導人確認的國際原則,並不是中日兩國特例的原則。所以,不是落實的問題。從過去四十年的中日關係來看,從一開始的改革開放,剛開始接受西方的市場經濟機制的中國,還沒有什麼發展。但是,八十年代需要資金技術的支持,那個時候是日本幫中國做了很多事情。到了九十年代,各個國家發生了自由化和民主化,冷戰就結束了。
冷戰結束以後的世界就變成一體化,這個時候日本就儘力把中國拉入到世界的框架中,大力支持中國加入世界WTO,我們都很期待中國即將發揮的重要作用。到了2000年,又有了新的變化,發生了恐怖事件之後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都很亂。這個時候的中國和日本對應世界的變化是主要課題。雙方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利益而相互協調。
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變成了經濟大國,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變成世界第二大國。從那個時候開始不管政治好壞,大家都想看中國的發展到底能到什麼地步。有人懷疑,也有人感到威脅和害怕。不過,根據安倍首相的三原則今後的十年中國應該按照國際上的規則行事,成為國際上的強國並起到主導的作用。在這裡面,日本起什麼樣的角色是一個問題。
筆者:是什麼樣的角色呢?
松本:我個人認為,日本應該起到協調亞洲各國和西方各國之間的作用,作為雙方的代言人。
筆者: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到1978年制定中日友好條約, 日本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日關係十分友好。當時,大平正芳就提出過現在雙方關係是很好,但是30--40年之後,中國經濟增長了就會有難題發生了。這個難題是指領土糾紛和二戰的問題嗎?
松本:那個時候考慮的不是這兩個問題,考慮的是經濟和政治問題。政治上中國成爲經濟大國的話,同時就會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那麼就會破壞這個地區的軍事平衡。中國的話語權變大,那日本是不是被邊緣化?不過那個時候經濟上的考慮更多。
筆者:關於這次首腦會談,日本網友對中日關係的評價並不樂觀?
松本:一般的日本老百姓,很容易受到媒體的影響。媒體的特點就是着重報道大眾感興趣的問題。現在中國已經是巨大的經濟大國,那麼這樣的中國到底會往哪個方向走?大家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而且很多人比較擔心,中國發展強大,會影響到自己國家的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媒體也知道大家喜歡聽,喜歡看中國威脅論,中國變成政治軍事大國,侵佔釣魚島等等大眾矚目的話題。所以,看了這些報道的一般老百姓就會覺得還是得考慮自己國家得利益,雙方的關係肯定不會好。
筆者:這次雙方首腦會面之後,中日之間是否還有很多脆弱的地方?
松本:這次的首腦會談,談的主要就不是雙邊的問題,而是國際問題了。說明兩國之間要解決的問題相較國際上的問題要少的多。
筆者:這就是強調兩國開始國際合作是嗎?
松本:是的,中日合作為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帶來影響力。
筆者:這是為了讓大家不要總盯着中日之間的問題,而轉移到國際問題上合作?
松本:我經常說中日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現在覺得關係好了,到時候又有新的問題出來,問題出來就會稍微變壞一點,但是也不會壞到哪兒去。因為兩國關係很密切,經濟也好政治也好。特別是地理位置也很近,雙方都不能無視對方。在這種情況下雙邊關係不會壞到哪裡去。
起碼這次安倍首相去見了習近平主席,笑着握手談話了,這樣的氣氛還是挺好的。大家能見到兩國政府的領導人能正常的見面討論問題。過去想見也見不到。即使在國際上有交流的時候碰到,雙方首腦也不見面,或者說見面了不說話、不握手,雙方的國民就會害怕自己的交流會不會有什麼影響。那現在我們的領導人握手了,我們的合作關係也能繼續下去不用擔心了,從事文化、經濟的國民們都能安心的繼續合作。
筆者:對這次會晤,您還有什麼深度看法?
松本: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次雙方在記者招待會也好,媒體見面會也好,都沒有提到「一帶一路」。因爲,「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來的,日本過去也是有些人表態可以支持的。但是這次中方也沒有提出,可能提過也沒有變成一個重要課題,而雙方同意的是在第三國進行經濟上的合作。這說明「一帶一路」也有各種各樣的考慮,構想本身方向是對的,但是提法有些讓人擔憂。因為「一帶一路」是從中國發出的,這樣是不是會變成以中國為中心的顧慮?既然已經有中國威脅論的情況下,提出這個口號的話,大家會覺得這是霸權主義的表現,或者想把自己國家作為世界的中心。所以提法不對。但是在國際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合作,稱為「一帶一路」的話,實際上不是什麼壞事。
筆者:這次沒有提出在中國國內進「一帶一路」,而是強調海外合作,這是不是避開外界憂慮的做法?
松本:實際上對這個構想本身是很好的,而且日本可以支持,用在第三國。但是把這「一帶一路」的名字放在前面,然後請日本贊成「一帶一路」,那就點欠缺了。不止是美國,日本國內也有很多反對的人。
筆者:但是對於日本的商業界來說還是很大的商機。
松本:商機要看具體項目,今後的話大概針對某一些中日合作項目,由誰出資金等等。例如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或者日本政府,中國政府也好,都是將來要商談的問題。
筆者:我看到很多媒體都提到日本技術中國資金,您是怎麼看的?
松本:不一定。例如高鐵技術,中國已經有了,中國的施工隊更加強大,人也更多。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怎麼也比不了中國的,只能提供一些技術支持資金幫助。但是,如果有更先進、尖端項目的話,由日本出技術是可以的。
筆者:影響中日關係再不好的有哪些因素呢?
松本:剛才提到的歷史和領土問題等等都是潛在的威脅。這些也是雙方政府知道的,現在提這些問題也很棘手,所以,雙方儘可能的壓下。現在,韓國把過去的軍用工人提到法院,如果產生了很大輿論的話,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輿論,中國政府就不得不表態,這也許會有一定的影響。
筆者:我聽過一個看法:如果中日真正達成信賴合作關係,就可以領導世界,我不否認這個看法,但是真正達到信賴關係,是不是起碼要把潛在的問題都解決?
松本:信任關係不僅僅是國家首腦之間的信任關係,也是人民之間的信任關係。過去中國人不了解日本人。現在,慢慢的來日本的中國人多了,發現和自己學校裡學到的不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日本的文化,吃、穿、也喜歡用日本的東西,像這樣的交流多了以後可能中國人的看法也有變化。
現在有問題是日本人,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越來越不好了。不僅僅是媒體的誤導,令去中國的日本人越來越少。好在,雙方都看到這個問題,這次首腦會議也同意要增加青少年的交流,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協議!因為,現在日本各大城市的街上都有中國人,這樣的情況是過去沒有的。這些走在日本的中國人比「大使」還重要,他們的一言一行就直接影響了日本人的看法,現在有這樣的傾向。
我上回參加了橫濱在日華僑學校的一個典禮,很多中國人在日本的子女都不知道中國國內的情況,中國的節日是怎麼樣的也不知道。這個活動就是為了把中國文化介紹給這些人。在日的華僑後代已經被同化了,他們對中國人的影響力也沒有。中國過去更多的是官方的活動,現在是民間活動更多,這是好事。不過,民間更多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名聲更多,增加了自然交流,大家對雙方的看法肯定會有緩和,尤其是年輕人。
現在,在中國中增加日本粉絲很容易,但是在日本當中增加中國粉絲就很難了。一個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不願意到國外去,即使在日本國內也不願意參與和外國人有關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內向。第二個原因就是日本的少子化,年輕人越來越少,接觸的更多的是先進科技,互相面對面討論的機會也少了。我個人認為,特別是日本國內的年輕人很不善於跟別人議論問題。這樣的話,就算有好的消息從中國傳過來,大家看了也只是小範圍聊一聊,不會成大氣侯。如何爭取能讓日本人去中國,留學也好、旅遊也好,只要有去一定有交流的進步。我想,這是中日世代友好的最大基礎。
過去日韓關係很不好的時候,很多韓國電視劇改變了日本人的看法。中國也可以多拍沒有政治色彩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電視劇,把中國的好的東西傳到日本。之前,關口知宏的「中國鐵道大紀行」在日本影響就很大,一路拍的都是最普通的人,讓人感覺非常自然親切。電視和網絡的宣傳非常有效,現在只是單方面的。日本文化不斷地進入中國,而中國也對自己的文化輸出負有很大的責任。
筆者:將來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還有那些?
松本:我個人認為,現在世界經濟局勢很不明朗。中國和日本都是國際經濟的一部分,不管兩囯怎麼發展,都要考慮到世界經濟的發展情勢,到底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或是停頓。特別是金融和IT等等,這是很大的不穩定因素。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是,各國經濟不好,交流來往也少了,這是也必然影響兩囯的關係的。
有專家評論安倍訪華智高一籌,可以説是日本的外交勝利,這次隨安倍訪華的500家日本企業,基本上沒有參與中國的PPP。基本上也沒有製造業,氫氣燃料車也是豐田主推世界標準的產業,日本企業這次是「一石三鳥」絕對的精明。安倍與中國簽訂協議後,下一步就是讓日美之間的貿易美國讓步。製造業迅速轉移到東南亞、墨西哥和其他國家,到明年下半年形成新的世界產業供應鏈體系。日本可以在歐美等自由貿易區大顯身手。同時也可幫助中國「一帶一路」,收拾殘局來獲利。之後,繼續加強對中國的民間外交,爭取跟多的中國人來日爆買、爆醫、爆學、拉動內需,帶動國內經濟增長,獲得高度的支持率,來繼續執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