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琳:電動車普及化 推動環保交通

2018-11-01
傅曉琳
離島區議員
 
AAA

ecar1.jpg

香港在過往曾經大力推動電動車的運用,包括提供免首次登記稅予電動車買家,提供津貼予公共交通營運商購買電動車等,再加上讓發展商可以透過提供電動車泊位和充電裝置以換取地積比豁免,曾經令不少人改為使用電動車代步。不過隨後因為政策的調整,電動車的普及化亦見暫緩下來,油動車又成為大眾的寵兒。政府若要推動低碳政策,亦需要參考其他地方經驗,推動新能源的車輛在港使用和發展。

朋友在英國工作時,就見到當地的巴士除了有全電動推動外,亦見有氫動力巴士與天然氣巴士在街上行駛。相比香港只有石油氣和電動巴士、小巴與的士在街上行走,外國的新能源低碳政策就顯得更積極。在全球共同推動低碳排放的政策同時,政府需要更積極投入資金,補助公營機構購買和研發低碳排放、新能源車輛和公共交通工具外,亦應主動吸引企業進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投資。

就例如九巴,近月就自行研發太陽能技術在巴士應用,減低車內氣溫之餘,亦可以推動車內的電力供應,這項技術並會在將來的新巴士應用,稍為減低巴士耗油量。政府應該為交通工具營運商提供新能源技術的補貼支持,配合整體的低碳新能源政策。

而Dyson 最近宣布在新加坡設廠,大力推動電動車生產,預料三年後就能推出市面。而它們的辦公室還設有製造電子摩打、人工智能發展的研發中心等。如果香港要追上創科熱潮,吸引電動車生產商來港也是一個辦法,同時帶動相關就業。上海早前就引進了 Tesla,屬於首個在美國境外的產地。Elon Musk也已經公布了最新的生產方案,預料火力全開的話,會生產幾十萬部電動車。這不但有助上海引入電動車,推供多一個環保選項,同時也讓上海成為模板,以後外資也會對在中國設廠更有信心。

香港市場一直不小,而且不少中產用戶都樂於擁抱新科技,期望特區政府能夠急起直追,繼續近年投放在創科的資源和建設,可以探討引入Tesla、 BMW等車廠,在香港研發和生產新一代電動車。而明日大嶼的願景中,也不妨在智慧城市中加入電動車這個交通選項,讓島上的空氣更潔淨,市民享有更美好的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