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校長傾下偈》真 ‧ 課外活動

2018-12-06
陳希婷
保良局曾星如幼稚園校長
 
AAA

edu9.jpg

近年不少家長為了子女「贏在起跑線」,甚至入讀到心儀的小學,家長們紛紛在課餘的時間安排子女參加不同學術性的「興趣班」,如英文拼音班、普通話會話班等,父母或許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到子女創設一道成功的階梯,並有美好的將來。事實上,幼兒天天在課餘後需要參加密密麻麻的課外活動,真的對他們是好還是弊呢?

根據在校調查統計發現,幾乎全部幼兒有報讀超過一個或以上的課外活動(見圖一),當中有超過六成的幼兒的課外活動更是學術性的 (見圖二)。我和老師們都留意到課後要參與此類「活動」的幼兒,經常表現疲倦,未能專注上課。部分幼兒更被影響情緒,發脾氣、「扭計」不願意上學等,也會表示自己未有充足睡眠而不想上學或參與任何活動。這樣,「活動」不單影響到幼兒日常的日程及學習,更漸漸成為了幼兒的壓力,影響了身心靈的發展。

圖一:

edu1.png

圖二:

edu2.png

家長重視幼兒的學習是理解的,但也不能忽略關注及培養幼兒其他範疇的發展,例如﹕情緒管理、溝通、社交技巧及最重要的健康等。在學校而言,我們致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發展,更重視為幼兒營造愉快的環境去學習。學校除了以遊戲為主調去計劃每天的學習活動外,每星期更安排幼兒跳出校園,走到戶外親身探索、接觸不同的事物,從自我發現中學習。

edu3.jpg

edu7.jpg

在課堂上,老師亦創設不同的遊戲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學習長短、形狀等數學概念為例,我們會讓幼兒實際操作,透過親身量度實物,發現長與短、高與矮的分別。於遊戲的過程中,幼兒會主動地邀請同伴作賽,幼兒在活動中不單理解到長、短的概念,並學習到與同伴相處的技巧。此外,幼兒亦會運用積木拼砌不同的形狀,創作出不同的圖案。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幼兒既可認識到不同的形狀外,更能發揮到其創意。

edu4.jpg

edu8.jpg

保良局屬下幼稚園一向重視幼兒語文的發展,本校亦不例外。除了校內每天也安排英語、普通話活動外,我們每星期也安排幼兒走到社區,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提升語文能力、社交技巧、觀察及組織能力等。早前老師就帶他們認識不同職業,我們帶幼兒們前往警署、陽光笑容小樂園等參觀,還到社區訪問不同職業的人士,如:麵包師傅、售貨員等。他們能親身交談,遇到不同國籍人士時更可運用英語、普通話溝通。整個過程中,幼兒不但學習與同伴共同計劃訪問的內容,且懂得運用不同語言溝通,並認識到不同職業的工作範疇。

edu5.jpg

兒童天生喜歡遊戲及在探索中學習,催谷式的學習並不配合兒童發展,反之會弄巧成拙令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至於,家長在安排課外活動方面建議應按子女的能力及興趣挑選合適的活動,而不建議天天安排五花百門的課外活動給他們。因此,我們應合力締造一個適切且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得到全人的發展。

 

簡介︰

保良局教育事務部屬下24所幼稚園的校長們在《思考香港》同你「傾吓偈」,分享幼兒教育經驗心得。如果大家有任何育兒問題想問問校長,可以Inbox message 或者電郵《思考香港》,一齊傾吓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