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二月河作品再引爭議

2018-12-17
 
AAA

2A.jpg

中國著名作家二月河前天凌晨逝世,這是今年繼台灣的李敖、香港的金庸之後,華文文壇又一位巨星隕落,令人十分感慨。

與金庸身後獲得無數讚譽相比,二月河逝世雖然也引發眾多網民的不舍與懷念,但也有人指其作品對康熙、雍正、乾隆歌功頌德,沒有對君主統治下的專制社會體現足夠的批判和揭露。還有人批判二月河精心刻畫皇帝的信賴和知識者的忠誠,以及在主奴、尊卑、統治者和效忠者之間的稀有蜜月,是1990年代誕生的最重要的國家主義作家。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中小學時期幾次留級,21歲才高中畢業,1968年參軍到工程兵部隊幹了10年開山打洞的苦差。轉業後,凌解放回到河南南陽當幹部,但「不會當官」的他對仕途了無興趣,後因對紅樓夢的強烈興趣結識了著名紅學家馮其庸,並在後者鼓勵下開始創作描寫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小說「落霞三部曲」。

凌解放開始寫歷史小說時已年近40,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叫二月河,意指二月的黃河冰凌解凍,開始浩蕩奔流,與「凌解放」意境相應。他自己解釋,這個筆名也是為了讚揚中國改革猶如春風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渾而東的那種壯麗景觀」。

經過數年苦熬,二月河在1986年以160萬字的四卷《康熙大帝》一舉成名。從1990年到1996年,二月河又以驚人速度和超常勤奮,創作出各130萬字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系列,深受文藝界和讀者好評,甚至有文藝評論者稱《雍正皇帝》是《紅樓夢》以來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基本是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加「觀照現實」的思路來書寫。他以淵博的史學知識、流暢的文筆和引人入勝的情節,描述了康雍乾時期從宮廷鬥爭到三教九流生活的廣闊社會畫卷,帝王將相、士農工商、俠盜妓僧等眾生相都躍然紙上。

在尊重基本史實的基礎上,二月河以豐富的文學想像,構建了新的歷史邏輯關係和帝王形象。比如歷史上負面評價最多的雍正,在二月河的筆下成了一個嚴於律己、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強力反腐的「明君」,顛覆了公眾對雍正的認知。

二月河的皇帝系列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這兩部電視劇至今還經常在各電視台播放。據說「鐵血宰相」朱鎔基當年在看到《雍正王朝》劇中的改革之難時,還流下了眼淚。

但二月河的作品也一直受到爭議。有評論認為他熱情謳歌封建帝王,將康熙、雍正、乾隆塑造為明君形象,不僅價值觀錯亂,而且嚴重誤導讀者和觀眾,是一種思想倒退,不符合歷史發展大趨勢。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批評二月河的作品有很多史實錯誤,康雍乾時期發生的大屠殺、文字獄,都被二月河改頭換面,精心掩飾。

不過,二月河本人並不認為他的作品是刻意為皇帝和封建制度歌功頌德。他曾經解釋,將帝王系列小說命名為《落霞三部曲》,一方面因為康雍乾時期的華夏文明像落霞一樣,非常燦爛美麗;可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封建文明極盛而衰的時期,「它像落霞一樣,日薄西山,黑暗即將到來。」

二月河生前或許沒有料到,他的逝世會讓其作品再度出現爭議。但二月河的作品畢竟屬於文學創作,不是歷史研究,不必為歷史真實性負責,批評他的作品有很多史實錯誤似乎有些吹毛求疵。同時,二月河在小說中把皇帝當作正面人物來寫,那也還是文學虛構,最多只是一家之言,用不着承擔「嚴重誤導讀者和觀眾」的政治責任。

對於廣大讀者來說,二月河毫無疑問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他的《落霞三部曲》也是歷史小說中的一座豐碑。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這是我出版的最不容易的一本書!從擁有60多年歷史的會刋《文學世界》精心挑選前輩先賢的大作鴻文,請人打好字,但後來一些文稿不能要,需再重新篩選,再請人打字,即使如此,出版社可能也不選用,所以最後只好重新洗牌,重新輯錄,如此一來整整折騰了三年。

    廖書蘭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