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借鑑國際經驗 推動鄉村振興

2019-01-04
劉業強
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AAA

travel1.jpg

為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素,不少國家在過去數十年都推行城市化擴張,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比例,已從1960年的33%,上升至2016年的54%,亞洲和非洲的增長尤其明顯。不過,隨之而來是全球也正在面對鄉村衰落問題,鄉村的人口、活力及生產力愈來愈低,村屋荒廢,村落亦因發展停滯而被湮沒,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國家的城鄉差距和貧富懸殊,都在不斷擴大。

近年世界各地以至中國都重點研究並優化鄉村發展策略,例如推動鄉村旅遊,甚至引入醫療、教育、互聯網等行業,以振興鄉郊社區,吸引年輕一代留守並復興,為鄉村帶來可持續發展及經濟效益,這是世界的大趨勢。

德國是其中一個較早推行城市化進程的國家。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農業機械化取代了傳統的人手工作,令鄉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成為人民的經濟和生活中心,相反鄉村的經濟活動日漸減少,大片土地被荒廢,景觀和生態環境亦遭受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破壞,令鄉村衰落加劇。

德國惟有全面及系統化地推動鄉村振興,包括重建鄉村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逆城市化」,以土地及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企業在小鎮設立總部,以增加鄉村的就業機會,並且鼓勵國民「在小鎮工作、回鄉村居住」。此舉確實令德國不少大企業將總部設在小鎮,例如1970年代,位於巴伐利亞州的寶馬公司,便將主要生產基地轉移到距離慕尼黑120公里以外的一個小鎮內,為周邊鄉村地區提供逾25,000個就業機會。目前德國排名前100名的大企業中,只有3個將總部設於首都柏林,成功帶動了鄉村的現代化,促進城鄉的均衡發展。

「逆城市化」之後,就需要增強鄉村的綠色生態環境和特色風貌。德國通過補貼、貸款、擔保等多種方式,為鄉村進行全面更新計劃,以支持鄉村興建基礎設施及保護自然景觀,令鄉村更加美麗宜居。而為了繼續保持鄉村的活力,德國聯邦農業與食品部於2014年,提出了新的農村發展計劃,以支援農村的創新發展。

最近,英國和日本亦紛紛推出鄉村「再振興」方案。英國環境部已就英格蘭國家公園及特殊自然景區的未來發展諮詢公眾,負責統籌的政府顧問格洛弗(Julian Glover)建議,容許居於國家公園受保護範圍內的居民,「有限度地」建屋。格洛弗強調,這些受保護用地的人口並非持續增長,並不需要大型發展,因此建屋計劃適合小型發展商參與,又指在每條村落加建3至4間新房屋便足夠,價格亦必須在可負擔的範圍內。

英國自1950年代起有國家公園,現時英格蘭有10個國家公園及34個特殊自然景區,包括湖區(Lake District)、峯區(Peak District)及新森林國家公園(New Forest)等,被視為英格蘭重要的鄉郊地區。跟不少歐洲國家公園一樣,這些受保護用地內仍有很多小村落,人口有約230萬,經濟效益達200億英鎊(2,045億港元)。今次是過去70年來,英國政府首次就國家公園及特殊自然景區的未來發展諮詢公眾,諮詢已於去年12月中結束,報告會在今年發表。

至於日本,隨著人口持續減少,年輕一代又離鄉別井往大城市打工,導致鄉下地區的空置房屋愈來愈多,並且有蔓延至大城市及城郊地區的跡象。日本空置房屋由2008年756.8萬間,增加至2013年819.6萬間,期內佔整體房屋的比例由13.14%增至13.52%。富士通總研估計,2033年日本空屋率將會突破20%。到了2040年,日本會有將近900個城鎮或鄉村「被消失」。

為解決有屋無人住的問題,日本鄉村地區近年相繼成立「空屋銀行」,免費贈送房屋給符合條件、通過審核的民眾,更以提供修葺補助作為誘因,吸引民眾遷往鄉下居住,奧多摩町便是其中一個。

位於多摩地區的奧多摩町,距離東京都市區約2小時車程。1960年代,奧多摩町因木材業發展興盛,人口一度超過13,000人,但後來自由貿易興起,木材業者又減少,年輕人口漸漸流失,近年只剩下5,200名居民。當地政府為改善人口外流問題,在2014年成立「空屋銀行」,協助嚮往鄉下生活的民眾進行配對,期望以此振興鄉村,免被湮沒。

世界各地近年都絞盡腦汁為振興鄉村問題而努力,反觀香港在復育偏遠鄉村的問題上,卻一直未有制定長遠且貼地的發展政策,即使政府已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並預留10億元進行保育,但只限於活化生態價值高的地方,例如荔枝窩及沙螺洞,對於長期缺乏水、電和道路等基本設施的偏遠鄉村,從來都未有施以援手。

事實上,沙頭角一帶地區,包括沙頭角墟、荔枝窩、吉澳及鴨洲,是最有潛力打造成「東北生態旅遊圈」。這四個地方,皆風景宜人,各具特色,很適合遠足及旅遊。要遊覽這個旅遊圈,最方便就是在沙頭角公眾碼頭乘船,可惜碼頭屬禁區範圍,沒有禁區紙的遊人只能參加旅行社的行程,或自行包船由馬料水出發,要去也不易。倘若特區政府能夠開放沙頭角墟禁區,便能真正拆牆鬆綁,賦予鄉郊地區一個新的生命。

至於毗鄰郊野公園或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內的「不包括土地」,乃私人產業,政府不能在未有諮詢土地業權人的情況下,任意妄為地將土地強行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或規劃為保育地帶。反之,政府應放寬村民在郊野公園內的私人土地的發展限制,仿傚英國政府建議容許國民在國家公園建屋一樣。若土地規劃最終對村民造成經濟損失,當局亦應考慮訂定賠償方案。

新的一年,新的思維,我期望特區政府儘快制定可持續的鄉郊發展政策,以國家主席習近平黨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綱領,推動本地農戶復耕、重建偏遠鄉村道路、保障村民回鄉告老之權利,一步一步地走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