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蔡瀾是怎樣煉成的

2019-01-07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CHOI1.jpg

火鍋粵語又叫「打邊爐」,中港兩地不少人都愛吃,但是香港的所謂「食家」蔡瀾,卻似乎不太喜歡。日前,他出席內地綜藝節目時表示,若要讓一道菜消失的話,他會選擇火鍋,因為他認為「火鍋是一種最沒有文化的料理」。此言一出,隨即引起網民熱議,更引來英國《衛報》的跟進報導,指蔡瀾對火鍋輕蔑的言論,使他有如置身火鍋當中。

不諱言的說,所謂火鍋是最沒文化的料理,實在有點不知所云,因為中國人食火鍋已有近二千年歷史。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已有用湯鍋灼熟食物的進食方式,名曰「濯」。在馬王堆漢墓遣策中,則有「濯雞」及「濯豚」等文字記載,吃法跟今日的火鍋如出一轍。三國時期,則出現了五熟釜,銅鍋內分為五格,可用不同的湯料涮煮不同的食物,食法跟今天的鴛鴦火鍋。

同情地理解,蔡瀾此話並非說火鍋這種料理沒文化底蘊,而是認為火鍋無需什麼烹飪技巧。他在節目中表示:「你甚麼東西切好了就扔進去,那有什麽好吃呢?」然而,火鍋煮熟食物無需太多技巧,不代表事前不需準備功夫吧?真是要考究的話,怎樣把肉片切薄,湯頭的熬煮製作,也是需要烹飪技巧。現在湯頭都改在超市買罐頭或湯包,肉片都直接在凍肉店購入,只是現代人庸懶而已,不代表製作火鍋無需技藝。

更重要的是,究竟一道菜的存在價值,乃至它是否好吃,又是否純粹看烹飪技巧有多刁鑽呢?若是這樣的話,蔡瀾為何過去又要撰文,介紹怎樣吃生蠔,聲稱「吃蠔,怎麼烹調都好,絕對比不上生吃」呢?火鍋至少還要烹製湯頭,吃生蠔不過是生吞活剝,請問又有什麼廚藝,有什麼所謂的「文化」呢?

不諱言的說,若大家平日有留意蔡瀾過去的言論,便會發現他對於火鍋的評價,實在給人一種精神分裂的感覺。他在節目中批評火鍋沒文化,但是他在過去,卻曾推介多間火鍋店。蔡瀾好像很注重烹飪技巧,但是他在過去,則曾推介人們吃豬油撈飯,這是以前的窮人沒錢買餸,於是隨便找些豬油和豉油拌飯,免得吃起來太過清淡無味,又有什麼廚藝可言呢?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推介火鍋店、豬油撈飯,可能只是蔡瀾收錢代言,不代表他真的覺得好吃啊?不錯,這正是問題之所在﹗蔡瀾他過去所推介的食店,究竟有多少是他的真心推介?蔡瀾被人稱作「食家」,究竟又是否真是識飲識食呢?還是媒體的「造神運動」?

若蔡瀾只是媒體刻意包裝出來的「食家」,他在節目裡狂踩火鍋,又是否電視的「戲劇效果」,目的是要吸引眼球?若然他過去的各項推介,只不過是收了人家廣告費,即是傳媒行內所稱的「膳稿」,電視的飲食節目,又或者是報紙上的食評,便只不過是一堆植入式廣告,這又有何參考價值?

或許,比起火鍋有沒有文化,火鍋應不應該消失,媒體如何透過「造神」,包裝一個又一個「食家」,可能才是我們更加值得深思的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杏仁白肺湯依舊純和可口,這道湯做工複雜,把洗好的豬肺切好,上等的杏仁熬製的杏汁,加上一些輔料放入傳統的燉盅一起燉煮,湯色奶白,喝一口滿嘴香滑。九十年來保持着樸實地道的品質也是不易。

    薩日朗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