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仔細聆聽各方 優化三隧分流方案
港府早前向立法會提出了一個過海隧道分流方案,引起了社會很大的關注及討論。根據政府的方案,建議調高紅隧及東隧的隧道費,同時亦相應調低西隧的費用,以期望可更合理分流三條過海隧道的交通流量。以私家車為例,紅隧的收費將由現時的20元,增加至40元、東隧則由現時25元提升至40元;與此同時,西隧則由現時的70元下降至50元。
方案公佈後,我們地區的辦事處接獲不少市民意見,發現社會上對此頗為兩極。對於居於新界西的駕駛者而言,能夠以更便宜的費用使用西隧過海,自然表示歡迎。特別是根據政府的說法,有關方案可鎖定西隧營運公司在專營權屆滿前的未來加幅,不用擔心西隧瘋狂加價。可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居於新界東及九龍東的駕駛者而言,難免斯人獨憔悴。他們將面對紅隧及東隧的加價,分別是一倍及六成,自然有不少負面情緒。
政府早前已經預告,將於本月23日提出無約束力的議案,以便在正式提出草案前先了解議員的立場。世上沒有完美的方案,我們固然理解方案難以討好所有持分者。但政治既然是妥協的藝術,政府應該抱著「事不避難」的態度,盡力爭取大多數的人共識。我們相信假若政府想說服普遍公眾支持,必須配合以下幾項層面,以顯示出有關的方案可以為社會帶來整體利益。
首先,政府需促成專營巴士公司即時下調票價,使普遍公眾有實質受惠,才能得到公眾支持。由於巴士採用固定路線,增減隧道費的方案對於巴士的流量,至少在短期內也不會有任何影響。而在政府的方案中,專營巴士公司將被豁免隧道費,巴士公司由此節省了一些成本,故在票價上理應有下調的空間。可是在方案中,節省的隧道費將撥入專用基金帳戶,使巴士乘客未能即時受惠。
再者,對於私家車車主而言,可說是這個方案的重點對象。隧道費的增減,對於他們的駕駛行為會造成改變。可是以新界東的駕駛者而言,他們主要使用東隧過海,難以分流至西隧,所以方案加幅可謂「硬食」。公眾或許會諒解,繁忙時段的紅隧及東隧確實異常擠擁,緩慢的行車浪費了駕駛人士不少時間,亦造成大量的空氣污染。但方案會否過於一刀切,犧牲了非繁忙時段,駕駛者使用紅隧及東隧的權利呢﹖故此,政府應該思考只調整有關加幅,並集中在繁忙時段,而不是全天候任何時段。
最後,因應中環灣仔繞道的通車,政府應重新檢視交通流量研究的數據假設。根據政府的資料,他們曾於2008年透過顧問公司進行研究。當中的研究所得,便是今天政府方案的立論基礎。筆者縱使看過政府提交的資料,但礙於不是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無意質疑當中的預設因素,如模擬出行習慣因素,是否足夠準確甚或有缺漏。但筆者發現當年的顧問報告中,有考慮到日後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及通車後的情況。一份2008年的報告,能夠將未來的交通規劃也前瞻性地放在分析之中,筆者自然表示欣賞。假若中環灣仔繞道至今尚未落成通車,預測模型自然可以沿用。可是政府已公佈中環灣仔繞道將於本月20日分階段通車,既然馬上就會通車,2018年的實際流量數據不是比2008年的預測流量數據更準確嗎﹖故此,政府有責任將新的數據放回原來的預測模型之中,以更準確的數字說服市民有關三隧分流的方案是切實可行。
三隧分流無異存有不少爭議,過程中有人受惠亦有人受損。政府除了用科學的數據說服公眾外,亦應該用實利補償損失。過程中應該充分聽取市民意見,讓大家的憂慮清楚釋除,切忌採取「一係全要,一係唔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