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敦敬:全民「反造地」下的樓市升災
房委會建議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上調4.2%,令到約16萬私樓非業主戶符合新入息資格,我聽了這消息後眉頭一皺,因為如此一來,公屋輪候冊的長龍一定會進一步加長!對較貧困的輪候人士來說無疑是稀釋了他們的上樓機會,這個社會矛盾之處正正是難以平衡利益,政府調高上限一定有其道理,事實上要配合社會整體環境而擴大安全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基礎問題始終都是新土地供應量不足,無地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香港人不夠支持政府造地,不造地最大的損失仍然是香港人自己要承受,有一個年青博客在網上這樣說:「條龍再長啲,但供應仍然仲唔夠,咁有咩意思?」但願年輕人除了要體會到供應量不足之外,更進一步應體會到自己如果同意任何開發土地的計劃,大局要改變其實不太難,但香港人仍然困在保護自己的所謂社區利益或者理想,例如環保,往往認為別人應該犧牲,自己不需要讓步,如果繼續保持著這個心態,香港再過20年只會比現在更差,希望年輕人三思,齊來參與任何造地的計劃,並加入鞭策所有政黨及政府去面對現實高速造地,「造地如救火」,只是大家也不面對缺乏造地引起的樓市升災而已。
雖然現在造地已經來不及,但問題就是只要發展商體會到香港人打開了造地之門,脫離了現在實際是「全民反造地」這個大困局的話,其實發展商就自然會將累積的龐大土地釋放出市場,這個才是更快影響到樓市的因素!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空置稅尾大不掉,空置稅本來就是可以令到一手市場出現龐大供應的行政手段,但是到現在仍未通過立法會,而且政府太早宣佈公私營土地七三比去分配,所以令到發展商根本不需要急放土地,只要將供應慢放拖到超越2021年及2022年供應不足的斷層時段,那便不單只可以令到樓價繼續逐步上升,而且更可以令空置稅的成本轉嫁消費者,我們是否應該灰心?我仍存有期望的,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很多問題都是以大局為重保住經濟穩定的,我們遇上了貿易戰,我認為政府難免要放鬆一點空置稅,因為空置稅是一個內部利益分配的調整,反而貿易戰之後,我認為對空置稅及土地的累積者會嚴厲一些,不過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我們面對眼前現實,應該是市民全力支持造地,及政府也要將真相告訴市民,令市場知道不造地的壞處,去面對這個危機,而不是容許群眾在低泡沫高資金量的市場中,不斷麻醉在「樓價始終一日會回頭大跌」的錯誤期望之中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