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逢國:香港文化及體育可在大灣區有更大參與

2019-03-28
馬逢國
立法會議員 (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
 
AAA

早前,中央政府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社會上相關的討論,較多集中於其可帶動的經濟效益,對香港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等方面發展的好處。但除此之外,《綱要》也提出共建人文灣區,推動大灣區文化藝術和體育的發展,同樣為香港文體界的發展帶來莫大機遇。

c56a8bbdcf6d9cc23de3c0d0be3f0960.jpg

誠然,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會,獨特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一直深受內地歡迎。直到現在,香港文化、粵劇、香港電影和廣東歌仍然是國內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環。《綱要》也注意到香港的優勢,提出支持香港成為電影電視博覽樞紐,鞏固創意之都的地位。

而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下,本地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所面對的市場及觀眾群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大灣區九市二區同樣根出嶺南文化,也是全國使用粵語的核心地帶,香港的文化創作、粵語製作,面向的人口從700萬躍升10倍至7000萬,為本地業界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舞台。

sport1.jpg

另一方面,《綱要》提到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包括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等。在舉行國際性賽事上,香港可說是甚富經驗,如:香港馬拉松、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受國際和本地歡迎的賽事。當然,自1979年開始舉行的省港盃,也是一個成功的區域性品牌賽事。如何把省港盃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大灣區,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賽事,則有待特區政府和內地部門加強協商和對民間團體的支援了。而除了可以推廣不同體育項目,大灣區城市也可以互補資源及優勢,善用體育設施建設進行集訓,培育青年體育人才。

當然,要令大灣區內文化和體育交流暢通方便,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援,如在電影電視製作上,可以大灣區作為試點,為香港粵語製作盡量爭取內地製作的同等待遇,並考慮促進製作項目投資合作,鼓勵本地與其餘灣區城市多作人才交流,互補優勢。此外,特區政府也應積極考慮放寬大灣區居民來港參與大型文娛康體活動的規定,如可免申請工作簽證入境參與文娛康體活動,以鼓勵九市二區的人才互通交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