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馥:從特朗普的施政風格,看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在這已過了一半的任期內,可說是從未離開過新聞的焦點。雖說美國總統這個職位本身就會令他廣受注目,但因其作風與以前的幾任截然不同,所以也有不少人除了留意官方發佈外,還會每日緊盯特朗普的社交媒體戶口。如果把目光放遠一些,就會留意到他的這種施政風格有其背景,同時也會對美國乃至全世界造成較深遠的影響。
特朗普的成為總統之路有幾個較為特別之處。其中一點,就是他在成為總統之前,並沒有政治公職經驗。他前任的奧巴馬曾是參議員,再之前的喬治布殊和克林頓則曾出任州長。老布殊更不用說,是列根的副總統。而特朗普則只是一個有名氣的商人。正因如此,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在選舉時提出要淨化華府政治環境,即所謂的抽乾沼澤 (drain the swamp)。在就任總統之後,他也可以以政治素人的形象無視美國政治運作中的一些不成文規則。特朗普與其團隊近月來不斷地抨擊聯儲局的局長及其利率政策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然而,美國政治制度運作多年,這些「潛規則」也許有其問題,但各國內外的意見團體都深通其道,實質上也是其政治穩定的重要構成因素。再加上在某些議題上,特朗普政府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明顯,而特朗普本又經常對外發出前後不一的信號,結果就是令人無所適從。 以中美貿易爭議為例,中方明顯是以副總理劉鶴帶領團隊出陣談判,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在背後壓陣。代表美方的則有商務部長、財政部長、白宮經濟顧問和美國貿易代表等人,不只在談判桌上,也在各對外場合表達不同意見。作為行政機構領導人的總統特朗普則對談判發出時而樂觀時而悲觀的信號。雖說這可能是其談判策略,甚至是對內政治手段的一部份。但無可避免會令各界對這個關係重大的談判的現況感到難以了解,更難說作出詳細計劃應對。
如今看來,要了解現屆美國政府的施政方針,並不能倚仗「聽其言」的方法,去留意和分析特朗普及其團隊的言論。只有透過「觀其行」的方法,方能在各種不穩定中粗略掌握狀況,也就是要留意真正出台的政策。在這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其實與其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主張頗為一致,那就是所謂的 “美國優先”。從美國決定退出環太平洋協定可以看出,特朗普無意受過去政府的政策,或所謂的美國長期戰略制肘。同時,特朗普看似也認為,美國作為如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理應有比現在所處環境更多的利益。所以當外交上的一些協定不能令美國利益最大化時,他會去重新挑戰,甚至退出。特朗普也並不熱衷於透過多邊體系或國際組織去處理其問題,而更喜愛運用其美國政經實力去在雙邊談判獲得最大利益。所以美國雖然對國際貿易組織有巨大的影響力,特朗普還是不斷對它的作出攻擊,同時單方面以國家安全的理由或301條款等去向貿易伙伴施壓。歐洲就是最新的受攻擊對象。
這種施政方針也許有其益處,但也會產生一些長遠問題。美國公眾乃至外界都可能會對美國政治制度失去信心,對其在國際社會中的領導地位造成損害。而公信力一但失去了,即使是新的總統上場,也不能輕易的完全修復。所以規條雖說難免帶來官僚主義與制度疆化,但也帶來一定穩定性。當它們被打破了,權力就會從籠中跳出來。這在長遠對全球究竟是吉是凶,還待日後分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