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受益於中美貿易戰的國家名單
世界上有眾多的國家希望早日結束中美貿易戰,比如,歐盟、日本等許多歐亞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中美兩國密切相連,中美貿易戰使第三國經濟受損。2018年10月,日本智庫大和總研估算,中美各自加征關稅,日本企業受到的直接負面影響摺合成日元約為533億(6億4800萬新元),數目不大,但日本產業界更擔心的是全球貿易陷入空前的混亂。
但也有一些國家能從中美貿易戰中獲益。第一,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過去四年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是加拿大,墨西哥則排名第三。2019年4月26日福布斯新聞網站上發表報道,根據截至今年2月的最新數據,美墨貿易增長3.36%。同時,美國對加拿大貿易則下降4.12%,對中國的貿易則下降13.52%。
第二,中美貿易戰給印度提供了向中國市場出口的機會。2018年印度商務部認為,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333種貨物加征15-25%的關稅,給了印度100種產品在中國市場取代美國產品的機會。印度可以向中國出口更多的玉米、小麥和高粱。此外,印度的葡萄、棉花、鋼製燒烤爐管和烤煙也有增加出口的機會。2019年4月27日,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印美關係公司向該通訊社透露,大約有200家美國公司要把他們在中國的製造基地遷往印度。
第三,越南或許是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益者。越南2018年成為亞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成功的國家之一。2019年1月10日,日本日經新聞報道,根據越南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接受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9.1%,達到191億美元,這是越南連續第六年接受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創歷史新高。2018年越南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1%,屬於全世界最高的增長之列。美中貿易爭端是越南成為亞洲吸引外國直投最成功國家之一的主要原因。受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的影響,越來越多紡織和服裝行業等廠商從中國搬遷到越南,以躲避被美國加征關稅。
第四,巴西和阿根廷大豆類出口從中美貿易戰獲得好處。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關稅抬高了美國大豆在中國的價格,中國對美國大豆需求必然減少,但這只是經濟學的推理。事實上,中國停止了從美國進口大豆。2018年12月24日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1月份中國沒有從美國進口大豆。
中國是全球大豆最大的消費國,購買了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3%,養活了一個用大豆磨粉和壓榨植物油的龐大產業。中美貿易戰導致巴西大豆漲價,2018年6月,巴西巴拉那瓜港的大豆供應價格為每噸385.60美元,比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出售的大豆價格高出35.70美元。到8月份,巴西大豆價格漲至每噸450美元。數據表明,2018年6月,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從2017年同期的660萬噸增加到820萬噸。
類似的現象還有阿根廷。阿根廷利用中美貿易戰購買美國的大豆用於榨油,再把豆油賣給中國。2018年8月,阿根廷農業部聲稱,該國三年來將首次向中國出口豆油,當下2.9萬噸的豆油正在阿根廷羅薩里奧穀物中心附近的Timbues港口裝船。另外兩艘裝滿了豆油的船隻計劃駛向中國,豆油總量估計為9萬噸。阿根廷政府官員說,希望在下個收穫季的5月大豆收割完畢後,開始向中國出口大量豆粕。
第五,中美貿易戰有利於中東和俄羅斯能源出口增加。中國對美國的液化石油氣加徵收25%的關稅,導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液化石油氣在2018年大幅度減少,到8月底幾乎完全停頓。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360萬噸液化石油氣,使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液化石油氣供應國。2018年首八個月,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降至僅僅100萬噸,而2017年同期為210萬噸。
2018年8月,中國增加了從卡塔爾、阿聯酋、沙特和科威特進口液化石油氣。這一轉向正值石油價格在升高使液化石油氣上漲。2018年10月份,液化石油氣價格達到每噸655美元,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點。
伊朗是中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地。2018年11月,根據標普全球平台貿易跟蹤的數據,中國10月份從伊朗進口原油規模為每天59.9萬桶。但受到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中國減少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轉而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根據中國海關2018年11月底的數據,1月至10月,中國從俄羅斯石油進口的規模為平均每天139萬桶,但10月份從俄羅斯進口的規模達到每天173萬桶,與同期相比增長了58%。
美國已宣布對進口伊朗石油制裁的豁免5月2日到期後,將不再延長,也不再有緩衝期。任何不遵守這個決定的國家將會受到美國的制裁。如果中國不再從伊朗進口石油,勢必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最近普京在北京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向中國表示,會在中國原油供應不足的時候助一臂之力。
中美貿易戰不利於中美兩國經濟,但短時間內有利於某些國家的經濟。從長期看,中美貿易戰一定不利於世界各國經濟。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火車頭受損,必然逐漸地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