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匡:陳慈欣醫生訪問 說出「海外醫生」監管漏洞
日前,在中大畢業後前往星加坡執業的陳慈欣醫生接受訪問 ,大談星加坡免試招聘海外醫生的點點滴滴。 她清楚地說出了星加坡是如何「招聘」,卻對如何「解僱」海外醫生,也即是發牌後的紀律監管,毫無提及。 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革扯」觀念,在香港的醫療監管系統中,是近乎不存在的。
本地醫生強調私德 但無「革扯」觀念
星加坡醫委會(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每年接獲約 170 宗投訴,而香港醫委會則每年多達 600 宗。但兩地每年審議、發警告信、轉交紀律研訊的數字相若。香港投訴數字多,可能是因為較多私家醫生獨資或小規模執業,缺少中層官僚去管理和消化初步投訴。病人有事,唯有直接「告御狀」。但無論如何,實情就是,在香港執業的醫生,若被投訴,可以幾年也未開始審理,操守有問題而需要面對處分的或然率,遠低於星加坡及其他發達國家地區。
在此環境下,對於「官府」應如何約束和「革扯」正在執業,但表現不合格行家,特別是「來歴不明」,來自本地「江湖」關係網以外的海外行家,行內往往缺乏概念。折衷下,唯有採用嚴苛的執業考試,希望「源頭減廢」,卻不幸連「能力較強」,及格率較高地區的醫生都嚇走 。 正因為此,黃任匡醫生等業界領袖,在思考如何紓緩前線壓力同時, 又不想因為引入「外人」而大幅改革現制,所以今日陷入兩難。
「海外醫生」入門門檻高 但執業缺監管
說通俗點,就以經營一個蘭桂坊夜場為例。現在醫學界這個「場」,門口守衛森嚴,所有外面想入來玩的男女,均要抄身份證,拍大頭照,度高磅重,提供三個月內住址證明,經審批合格,才可進場。但這只能確保投考者投考和實習期間 「身家清白,品格高尚」,倚賴「人自身的私德」,不靠「制度」:因為他們一旦進場後,出現任何糾紛,有人跳舞飲酒過激受傷,則埸內保安形同虛設,甚少處理,然後說「最緊要大家自律」。
這在行業監管上固然危機四伏,從營業角度看也不設實際。 如果埸內大部分人都互相認識,例如都是同兩間大學畢業, 還可勉強「拍膊頭」維繫。 但今日場內人數不足,要大量引入不是「同門師兄弟姊妹」的「外人」入來玩,就是醫委會要面對的核心問題了。
解決方法是「本地」「海外」 分流監管
正因為大部分英美發達國家,也面對人口老化,醫護人手短缺(內地等發展中國家更不在話下),嚴苛的考試和實習,已被證實不能吸引高質素 (以香港業界標準來說) 的海外醫生投考。 現在真正要討論的,是如何在容許質素「較普通」的海外醫生來港時,確保他們受嚴格紀律約束,並定期吊銷水平不達標者的來港執業資格,以確保海外醫生的服務質素 。
要加快落實改革,就得避重就輕,用最少持份者反對的路徑去做。想一時間大幅改革醫委會現時業界主導、本地醫生倚賴「江湖自律」的監管系統,阻力必然多。不如先在醫委會內,另設一個符合國際標準,公開透明,有大量公眾參與的專責小組,分流處理「海外醫生」的紀律和牌照問題。如此就可讓業界放心調低「入場」門檻,讓更多海外醫生來港,提供標準化的服務,迅速紓緩人手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