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日漸式微的玩雀文化

2019-07-04
 
AAA

2d4e46c8-9f82-4056-8840-638db87c8482.jpg

在五十年代,香港盛行「玩雀」文化,不論是公子哥兒還是公園大叔,都會提着鳥籠周圍去。

早上在茶樓內,更會見到四周掛滿鳥籠,一群愛雀之人圍在一起品茗賞鳥,養的雀鳥通常是了哥、畫眉、相思等。有些茶樓還設有空雀籠,籠內只有一條讓雀站立的桿,便當是雀鳥浴場。雀友會將自家的籠門打開,對準「鳥浴室」的門,愛雀隨即跳入內玩水。

茶樓80.JPG

「玩雀」除了雀鳥重要,連雀籠都亦十分講究。鳥籠是竹器和木工的結合,著重質量,大小高矮都要均勻對稱。鳥籠外壁、籠底、籠頂、籠門、籠腳,處處都經過精雕細琢,對玩雀稍微有要求的人,更會人手訂造專屬的雀籠,雀籠工匠往往需要個多月才能完成。

不過時移勢易,玩雀品鳥一族愈來愈少,這老香港和品雀連在一起的飲茶文化,早已沒落。

shutterstock_500220736.jpg

「雀仔街」戲雀聚集地

旺角上海街的奇香茶樓是當地西關大少和富家子弟茗茶戲雀聚集地。後來,茶樓被拆了,人們便集中到了附近的康樂街。康樂街亦因此發展成「雀仔街」。「雀仔街」起初只有10多名小販賣草蜢,之後規模逐漸擴大,販賣雀籠、雀栗、草蜢及雀鳥等,到80年代的高峰期,「雀仔街」的店鋪多達80間,成為香港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shutterstock_641518186.jpg

可惜到90年代,為配合「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計劃」,「雀仔街」需要清拆重建為朗豪坊,商販們因此搬遷到近花墟道一帶的園圃街雀鳥花園繼續營業。

shutterstock_171679829.jpg

延伸閱讀
  • 部分本土派有意宣揚「港語」此一概念,或者有意識地排拒大陸用詞,以此製造文化上「中港區隔」,這是一個問題;部分人因為本身中文水平不濟,於是胡亂把一些古而有之,或者是香港特有的法律中譯詞,視為大陸借詞而加以排斥,是另一個問題,兩者或許有共通點,但又不能視為完全等同,應該加以區別較佳。

    陳凱文  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