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開平碉樓 百年蒼涼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幹事張智勇
適逢農曆新年,難得抽空回鄉,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在探親的同時,當然不忘到家鄉的一些博物館參觀參觀。於是,筆者特意到訪——開平市華僑博物館,一來接觸開平的歷史,二來,亦可以了解有關開平碉樓背後的故事。
提到碉樓,稱開平為碉樓之鄉亦不為過,現時開平總共有1833座的碉樓,到了2007年,碉樓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是,碉樓的故事又有多少人明瞭?
碉樓最早出現在明中葉,另有一名:望樓,開平縣志記載:因匪風猖獗,劫擄頻仍,惟建樓居住,匪不易呈,且附近樓台之家,匪也有所顧忌......可見,因為當時社會不穩,秩序混亂,人心惶惶,開平的居民為了可以有效抵禦外敵和防止小偷偷竊,決定仿照當時一些軍事建築中的瞭望塔,建立堡壘,令盗賊有所顧忌,不敢任意妄為,防衛家園。一如其名,為了可以有效達到防禦的目的,這些塔通常都會遠高於村內其他建築物,並且設在村的大後方,又高又遠。
最初,這些碉樓並沒有流行開來,直至二十世紀30年代,當地人才大量興建開平碉樓,令開平碉樓進入鼎盛時期。根據資料,1900-1931年開平共建造碉樓1648座,佔了接近九成的數量。繁華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
碉樓中西壁有原因
為甚麼碉樓的數目會在1900-1931年有飛躍的成長?事源與開平的歷史背景有關,清末不少在外打工的開平子弟衣錦還鄉,為了安享晚年,他們便仿效族人建築碉樓,並融入西方的特色文化。當時開平流行一首民謠:金山客,金山客,冇一千有八百。可見,當時回鄉的開平人相當富有——因為回鄉的開平人俱由舊金山回來,故號「金山客」,連其行李箱亦被稱為「金山箱」。然而,金玉其外,他們在金衣的底下,在國外受過多少的苦頭,才有闖出一片天的一日?當然,這個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民國時開平曾發生過一件因碉樓而得救的故事,事源一班土匪想要搶劫開平中學,幸好,有人在附近的一棟碉樓上打開了射燈,既驚嚇了賊人,亦提醒了附近其他村落的注意,村民們聯手擊退了土匪,成為了一時佳話,更為日後開平碉樓林立建立良好的根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