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古典時代商業帝國·迦太基(上)

2023-09-09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8-30 at 11.46.32.jpeg

探索古典時期的地中海歷史時,大家必然聯想一些重要關鍵字如古希臘城邦(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波希戰爭,以及後來把地中海變成自己「內海」的古羅馬。追溯文明的發展史,約公元前6世紀或更早時期,地中海周邊已經發現腓尼基商船的影子。公元前8世紀左右,腓尼基人在意大利半島、巴爾幹半島對面的北非海岸上建設一座殖民城市,名為迦太基(Carthage)。這座殖民城市日後脫離腓尼基人原有的城市推羅(Tyros),發展成橫跨歐洲、北非的國家。本文將分成上、下兩篇,望為各位讀者講述這段消失的歷史故事。

圖1.jpg

迦太基的建立

根據傳說記載,大約於公元前814至813年,一艘腓尼基船隻出現在北非海岸的突涅斯(Tunus,現為突尼西亞共和國首都突尼斯)附近。船上的領導人是推羅國王庇格瑪里翁(公元前820年——774年在位)的姊妹愛麗莎(Elissa),因庇格瑪里翁殺死她的叔父阿克爾巴斯(Acerbas)而與其他痛恨國王的推羅城貴族、元老院議員逃離推羅,幾經輾轉才到達北非。他們登陸後,向原居民提出「只想要一塊可以用一張牛皮便可覆蓋的土地」的賣地要求,並得到原居民們的同意。其後他們把攜帶的牛皮製作成長繩,然後再用其圈出一片土地,包括突涅斯近郊的岬角山丘。迦太基城下的土地被稱為畢爾莎(Byrsa),在希臘語中為「皮」的土地之意。後來在原居民們的勸說下建立迦太基城。除上述故事之外,還出現了數個不同版本關於建設迦太基的故事。經過考古學家們的考證,最終把迦太基的建造時間,定在約公元前730年至720年之間,相比上提的故事晚了80多年。

 

推羅與迦太基

如上文提及,迦太基是腓尼基的殖民地。由於腓尼基人在貿易上傾向「重金主義」(Buillionism),利用各種方法換取銀礦等貴金屬,並在本土城市高價銷售。腓尼基人的基本準則就是,腓尼基商船盡量不會在中途到腓尼基殖民城市的港口停靠及卸下貴金屬。乍看之下,迦太基幾乎是不可能發展至能取代推羅成為貿易中心的地位。公元前7世紀,推羅先後被亞述王以撒哈頓、亞述巴尼拔和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攻擊,地位逐漸下降。據考古學所得的證據顯示,迦太基城於在這段時期開始脫離推羅的控制,由殖民地身份獨立出來,透過整合殘存的腓尼基城市,構建出以自身為中心的貿易圈。隨着影響力的增加,迦太基文化取代腓尼基本土文化(例如迦太基崇拜塔尼特女神信仰普及化),成為西地中海地區主流文化。

圖2.jpg

迦太基的黃金時代

公元前5世紀初,迦太基迎來首個的繁盛時期。它頻繁地與其他國家交戰,戰場範圍主要在西西里島和迦太基城所在的北非地帶。憑藉自身龐大的經濟實力,使其他地中海地區的城邦或國家未能挑戰到迦太基在地中海建立的海上霸權。

迦太基的貿易體系受到希臘使用貨幣交易的風氣影響下,開始製造及使用貨幣。值得注意的是原來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仍然殘存下來。據古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介紹有關迦太基的故事,迦太基人多以「沉默交易」方式(即交易雙方不會見面、交談)與利比亞人交易,當中貨物和黃金的交換比例皆由迦太基人制定,利比亞人無從得知當中差價,迦太基人藉此賺取暴利。此外,為免原居民與其他地中海國家商人接觸,迦太基人會與他國簽訂條約禁止他們的船隻前往北非沿岸。即使被他國船隻跟踪,他們也會盡力甩脫、擾亂,甚至鑿沉自身船隻,讓航線得以保密。
綜合所說,迦太基的發展史與商業是密不可分的。它揉合腓尼基本土的交易系統,以及腓尼基人建立的海外城市,通過自身地理的優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貿易網絡,最終稱霸地中海,成為盛極一時的商業「帝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年,香港流行一股文字研究熱潮,無論是北魏魏碑體的霓虹燈招牌還是街邊監獄體的路牌,也吸引了不少人士前來打卡。可惜,隨着一個個霓虹燈牌的拆除,一個個電腦字體取代原有入木三分的書法字體,剩下來的城市的記憶也逐漸消逝。本文淺談相同命運的花牌紥作,述說它在香港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挑戰,望能加深讀者對花牌的認知與興趣。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