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港府應加強人民幣離岸中心角色以提振經濟
近日政府不斷放風稱經濟將持續下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以「掛起三號風球」,形容現時經濟環境面對巨大挑戰。政府目前當務之急不但要讓中小企渡過難關,更要紓解民困。面對難關,政府除了對症下藥地「派糖」措施,更必須推出強而有力的提振經濟措施,給予投資者信心,以帶領香港度過難關。
亞洲多國都推出減息措施或刺激經濟政策,以提振經濟,面對環球經濟下行壓力。例如泰國政府本月中就宣佈了規模達3,160億泰銖,約102億美元的經濟刺激。相比香港財政司司長日前推出的191 億元開支的一系列紓困措施,金額較少卻更多元化,內容包括支援企業及市民的措施,惠及市民及低收入家庭,當中包括對低收入者的生活費補貼、激活國內旅遊的現金發放等舉措,值得港府參考。
本港已連續6季經濟增長動力放緩,情況持續的話,今年第三季經濟更很可能出現負增長,導致經濟衰退階段,亦必須考慮從貨幣政策入手。亞洲國家都紛紛減息,泰國央行近期減息達25個基點,韓國央行7月亦下調利率25個基點至1.50%。本港受制於聯繫匯率,不能作直接減息,幸好美聯儲一如市場預期減息25個基點,香港基本利率才得以跟隨下調25基點至2.50厘,但美聯儲減息幅度會使資金流動影響存在不確定性,而港府亦要應對減息導致資金外流的「副作用」。
聯繫匯率制度雖然有助穩定經濟,但當貨幣政策與掛鉤國的經濟因素不同時,便無法通過獨立的貨幣政策調節經濟。過往曾有學者討論港幣脫鉤美元、掛鉤人民幣的可能性,但最終因怕影響投資者信心而作罷。此法短期內雖然無法實施,但本港可透過加強人民幣離岸中心角色,與內地經濟政策加強協作及配合。
現時香港已成了全球主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由2004年初的約10億元,升至2017年的約5,000億元,港幣、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之間已初步形成聯繫,香港政府更應加強推廣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香港可推出更多人民幣金融產品,包括期貨合約、債券、保險產品等,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於國家的「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扮演進要角色,又能有效減輕香港經濟行下壓力,應對全球經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