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收拾殘局開啟新局 對話勝於對立
時事短打 鮑渤
「反送中」風暴勁刮近三個月,法治危如累卵,「一國兩制」風雨飄搖。昨天傍晚,特首林鄭終於以極大的勇氣,正式宣布撤回逃犯修訂條例。
其實,「撤回」僅具象徵意義,因為林鄭在此之前早已宣布修例「壽終正寢」,只是示威者擔心「死而不僵」,才導致幾近史無前例的滔天巨浪。
對於林鄭「正式宣布」撤回,社會有不同解讀。建制陣營有人表示不滿,認為黃絲一鬧騰,政府就「跪低」,患上道歉的「風土病」,豈有此理?但在歷經三個月吶喊的示威人士看來,這是在風雨、血淚、火光中抗爭的結果,是「遲來的正義」。也有一些市民大惑不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修例早就偃旗息鼓了,為何換着字眼說「The bill is dead」、「壽終正寢」,最後還是用回「撤回」倆字。
無論如何解讀,林鄭作為特首,還是放下了身段,顯示出收拾殘局的擔當,以及盡最大努力突破困局、開拓新局的勇氣。
要知道,香港特首「做好呢份工」絕不是容易的事。特首「當家」之艱難,接照慣常的說法,是要同時侍候好「阿爺」及香港市民這兩位老闆。但筆者認為,中央及香港市民的利益,絕非水火不容,可以兼收並蓄,可以並行不悖,至少在許多政策層面是交合的。
過去三個月的示威浪潮,喊得最響的其中一句口號,是「不撤不散」。林鄭如今撒了,是否散去,端看示威者是否能以務實、理性和合作的態度做出回應。
這個週末,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慶典在天安門第一次正式綵排。香港經過三個月的動亂,亦亟需喘定和休養生息。林鄭昨日表示,本月起會與司局長「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讓市民透過對話平台表達不滿。同時,還將廣泛聆聽社會領袖、專家和學者的灼見,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及檢討,以便凝聚共識。這是很值得期待的第一步。
只提四項行動,未必能完全消彌民怨。昨晚所見,連登已經有人對之前的「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做了減法。但願各持己見者能夠適可而止,放下積怨,從對立走向對話,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