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解讀「攬炒」
時事短打 鮑渤
「反送中」風暴勁吹逾三個月,最近冒出的一個熱詞叫「攬炒」。普通話沒有這個詞,操粵語者也甚少使用。筆者查了維基百科,竟然有此詞條,解釋用的是粵語:「同人哋玉石俱焚、兩敗俱傷嘅意思」,「即係自己出事,都要搵人攬住一鑊熟」。
以「部落格」聞名的台灣最大的社交網站痞客邦,在2007年對攬炒有過解釋,「攬者,抱也。攬炒者,同歸之盡也」。但講的是打Game,「於近距離纏鬥,一發核彈飛來,4機一起捲入爆風,齊齊攬炒」。
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在大陸的搜索引擎百度,有人認為「攬炒」是「卵巢」之意,可能純粹是普通話發音相近。
雖然廣東話有「攬住一齊死」的表達,但筆者相信,「攬炒」一詞變得「潮熱」,主要還是源自香港逃犯修例的風起雲湧。上月中旬在中環遮打花園,英美港盟主權在民集會(Stand With Hong Kong, Power to the People Rally),正是由連登一個名叫「我要攬炒」團隊發起的。訴求主題是反逃犯修例,但主要目的是爭取國際社會對香港局勢的關注。
「我要攬炒」不是簡單的連登仔或會員「帳戶」,亦是一個文宣團隊,兼有組織動員的功能。而把這場運動帶入國際視線,進而邀引西方勢力干預,正是攬炒的初心。這從其一系列行動例如G20期間在各國主流報報章刊登聲明、排山倒海的白宮聯署、「和你飛」堵塞機場,以及上星期天星條旗漫天飛舞的美國領事館集會,可見同一策略。
「攬炒」的抗爭思維,突破了香港反對派以往和外國势力交往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心理障礙。舉一例,攬炒者在網上發佈言論指,鄧小平的「五十年不變」尚未過半,既然北京宣布《中英聯合聲明》只是一份過期、無效的歷史文件,就應該促使華府廢除立於1992 年、以聯合聲明為基礎賦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的《美國香港關係法》。攬炒者還高調呼籲美國國會通過《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凍結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海外資產和簽證,同樣出於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心態。
也許很多人會問,所謂的攬炒,顯然損人不利己,有什麼好處呢?最近在網上廣為流傳一篇題為「攬炒是先破後立的勇氣」的文章,作者署名「我要攬炒」,可被視為「勇武派」極端分子的行動綱領。文中的一個觀點,是「攬炒的終點並非悲劇,而是充滿可能性的未來」。讀罷恍然大悟,原來攬炒者並非「我要死了,要拉幾個墊背的」那麼直接了當,也有中東聖戰者類似的理想和情懷,認為「一切歸零不足為懼,香港必能如鳳凰磐涅般浴火重生」。
攬炒思維,還把抗爭的目標,提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與其絕望迎接 2047 終局,倒不如趁香港尚有一絲餘暉之時奮力一搏,善用僅存的國際價值,與中共攬炒」。主張攬炒的極端分子,從策略上認為,只有憑藉香港作為全球城市(Global City)這個槓桿,才能撬動強大如利維坦(Leviathan)的中共政權。
可見,「攬炒」不是一時衝動的情緒宣泄,而是反修例運動發生質變的一個關鍵詞。攬炒不僅是game of chicken的博奕,也是end game的宣言。暴力升級,誘逼北京出手,譬如駐港部隊戒嚴、深圳武警過河,或者林鄭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正是這個鬥爭哲學的具體化。
眾所周知,香港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亦是大陸吸引外資及推動國企「走出去」的最重要平台。同時,香港又是中西文化「咸淡水」交匯處、意識形態短兵相接的格鬥場。香港的這一特殊情況,在北京眼中是雙刃劍。在支持攬炒的抗爭者看來,把香港作為賭本擺在桌面,是可資玉石俱焚的本錢。他們賭的是,為了撲殺「一小撮」亂港蟑螂,「阿爺」不敢也不值得掐死香港這隻生金蛋的鵝。
說「攬炒」具備恐怖主義的一些特徵,也許不為過。筆者認為,香港儘管存在許多深層次問題,導致社會撕裂、民怨鼎沸。但市民可以撫心自問,香港的政治現實,真的到了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階段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再者,破舊就能立新?推倒重來的是怎樣的秩序?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和地區的亂象,港人並不陌生,可為殷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