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成:城市發展乃必由之路 盲保育於香港有害無益
對於具歷史或生態價值的東西予以保育,這是在文明社會中作為政府的應有之義,然而一切的保育行為,應採取客觀乃至全觀的態度,並需與社會發展取得平衡,否則便淪為盲保育,不但失去了保育的原有意義,更會嚴重窒礙社會的經濟發展,負面影響可謂極為深遠。
香港近年保育意識高漲,許多城市發展計劃都被保育團體所阻攔,以發展地下空間為例,政府擬將九龍公園約25%的範圍發展作地下空間,興建5層面積合共2.3萬平方米的地庫,當中設有行人通道、社區設施、公共空間、停車場及零售設施,公眾諮詢日前完結,有社區團體批評方案令大量樹木被移除,對公園生態造成破壞,故大力提出反對;其實當局早已表示,在發展計劃中,公園約兩成樹木,即約300棵樹木將受到影響,不過之後會進行補種,而公園中具保育價值的古樹,則會剔出發展範圍,所以於九龍公園發展地下空間,顯然符合環保原則。
正如官方資料提及,九龍公園地下空間不單可紓緩現時海防道人車爭路的惡劣情況,同時亦能減輕區內車位不足的問題,而當中的社區設施,固然能讓市民受惠,至於零售及餐飲設施,更能增加尖沙咀區的吸引力,有助本地旅遊業的發展,故建立地下空間實為利民惠民的發展方案,沒理由加以反對。
又例如早前8號風球襲港,舊中環街市2樓之行人通道發生假天花倒塌意外,幸好並沒有人受傷,對於中環街市是否值得保存下來,筆者一直十分存疑,近年不少社會人士以保育為旗幟,硬要保留一些殘舊的建築,而保留下來之後,卻又未能充份發揮其歷史價值,徒然浪費社會資源,中環街市此古老建築座落於港島區黃金地段,本來極適合商業發展,但有團體要求政府把中環街市列作歷史保育,其後中環街市更被剔出勾地表,前後拖拉近二十年,期間一直丟空荒廢,近年才交由市建局進行簡約的活化方案,除大量浪費時間和社會資源外,更重要的是香港又少了一幅可供發展的貴重土地,筆者唯盼社會各界以大局為重,對保育採理智態度,別再視城市發展為洪水猛獸,窒礙香港的繁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