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林行止先生不食人間煙火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筆耕五十年,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最近更升呢為「世界第一健筆」,沒有料到一篇〈經濟衰退香港受累 摧毀公物促進增長〉的文章,引來《人民日報》駐港記者張慶波痛批。張慶波撰文〈暴力破壞有助GDP增長?林先生,醒醒〉指出,林行止「拋出奇談怪論,讕言香港經濟下滑與暴力衝擊無關」,「窮盡文字技巧為暴力示威招魂,為暴力分子平反,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林行止後來撰文辯駁,再招張慶波痛斥〈林行止,奇談謬論可休矣!〉,這回連「先生」都不見了。
觀乎這場筆戰,張慶波情緒性語言確實多點,殺氣騰騰的話不少。林先生似乎也生氣了,稱自己言論受「官媒」如此這般的監察,是難以接受的。
作為享有盛譽的政論家,文章引來圍觀,有人讚揚,有人批評,如果說這就是「監督」,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個「有人」,當然也包括「官媒」。據知,張慶波文章是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也就是新媒體,並非在中共中央機關報,也沒有其他官媒加入,談不上中共發動輿論「批鬥林行止」。更重要的是,林先生在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而且擁有陣地,沒有被「滅聲」,可以充分辯駁,完全不必耿耿於懷。
林先生洋洋灑灑,用了很多筆墨和經濟學理論,解釋特區政府財政豐盛,為重建、維修被示威者毀壞公物的開支,有助GDP增長。純粹從理論而言,這也許沒錯。問題在於這場抗爭曠日持久,暴力不斷升級,已經嚴重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對香港經濟的衝擊是實實在在的。
作為外向型經濟,受中美貿易戰、全球放緩等因素影響,香港經濟確實從去年已經開始下行,但如果不是抗爭運動不至於今天慘淡的局面。8月本來是旅遊旺季,但入境遊數量減少了四成。林先生說,「經濟不景與抗爭運動關係極微」,聽在餐飲、零售、旅遊業的人士耳中,不知作何感想?這三大行業的就業人口大約22萬,相信有人會罵娘——因為他們當中有的生意慘淡,有的失業,有的被迫放無薪假。
香港機場8月客運量減少12.4%,貨運量亦下降11.5%。為何如此暴跌?不須經濟學理論,都會知道主因是抗爭者頻頻癱瘓機場。此消彼長,深圳機場8月客運量增速超過9%。
在辯駁張慶波的文章,林先生沒有再堅持「經濟不景與抗爭運動關係極微」。他這樣寫道:「世界經濟『下行』,加上有警方無差別毆打示威者及路人,促使多國政府提醒國人來港旅遊的風險,還有人民幣滙價『下行』及北京政府不希望同胞來港見反修例抗爭示威而『學壞』,內地來港自由行的人數急挫,在所難免。所有種種,令香港經濟上自機場『客量』下至街邊小販生意,大遜從前。不必諱言,規模不小且持續不輟的上街抗爭示威,對涉事區域的門市生意以及交通等都帶來傷害。兩害相加,香港經濟遂受重創。」
如果說「警方無差別毆打示威者及路人」出自毛孟靜之口,不足為奇,但出自林先生筆下,著實令人訝異。因為大家心目中的林先生,是客觀冷靜、言必有據的政論家。抗爭運動發展到縱火、搶犯、襲警、公然搶奪警員手槍,如果在美國警察早就開槍了,不能不說港警整體是克制的。多國政府對香港發出旅遊警告,沒有一個國家指出那是由於「警方無差別毆打示威者及路人」。相反,不少遊客有被困香港機場的慘痛經歷,那位身穿紅衣、手持行李在數百名黑衣示威者中穿插的新加坡婦人,成功闖關後就在候機室大哭了一小時。
至於「北京政府不希望同胞來港見反修例抗爭示威而『學壞』」導致自由行急挫,也不知有何事實支持。全球數十個國家對香港發出旅遊警告,內地沒有。內地人不願來港自由行,並非官方「叫停」,而是香港暴烈場面令人卻步,抗爭者針對內地人的事件頻頻發生。試問深圳人現在週末還會跑來香港購物嗎?
林先生同情「未來主人翁」的抗爭,可以理解,但久居山頂洋房,似乎不食人間煙火,變成從理論中來,到理論中去,與民生疾苦漸行漸遠,一些判斷更是純屬臆測,或人云亦云。這不能不讓讀者感到遺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