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追憶憲梓先生兩三事……

2019-09-26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IMG_9799.JPG

香港著名實業家、有「領帶大王」之譽的金利來創辦人曾憲梓先生,今天在其家鄉梅州舉殯。

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嘉應商會(前些年已易名為梅州總商會),筆者長期參與會刊的編輯出版事務,對曾經擔任會長的曾憲梓先生自然有許多接觸。對老先生熱心鄉梓,扶助文化人,為家鄉教育出錢出力的事跡,更是印象深刻。

舉一例。1978年初,香港中僑國貨公司的孫城增董事長約了一眾客家鄉親餐聚,向大家介紹了享譽國際的畫家林風眠。林先生於1977年10月從上海來香港定居時,已年屆78歲高齡,在港沒有直系親屬。孫老板希望鄉賢們慷慨解囊,幫助剛從文革艱難歲月走出來的林老在港安頓下來。憲梓先生當即表態捐一萬元。大約過了二兩月,林風眠送上一幅畫作為回報,畫上有憲梓的名字及林老的簽名。

IMG_9800.JPG

值得一提的是,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的開山祖,畢生追求中西風格的融合。其實,「中西融合」並非從林風眠開始,而是可以追溯至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當時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相繼來華,卻以工於畫藝頗受朝廷青睞。

西洋畫師留下了皇帝出巡、狩獵的紀實長卷,雖未普及大眾,但卻促使中國畫家們的目光投向了西方,從此有了出國學畫的舉動。梅州客家人林風眠、林文錚、李金發,是最早一批赴西歐學習美術的中國藝術家。其中,林風眠更獲蔡元培延聘成為中國第一所藝術學校(中國美院的前身)的校長。

IMG_9791.JPG

樂善好施,總是會有福報的。憲梓先生捐助一萬元的時候,顯然沒有想過什麼回報。別忘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萬元,可是很大的銀碼。筆者後來問過中僑國貨的老板孔生叔,當年公司雇員平均月薪才五、六百港幣。如今,憲梓先生掛在九龍塘別墅大廳的林風眠作品,肯定是天價了。

IMG_9790.JPG

每年春節,香港梅州總商會都會組織董事會成員,到前任幾位首長的家中拜年,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數十年,筆者有幸參與了多次這類活動。記得有一次在閒談中,研究、收集林風眠資料多年的我,與憲梓先生分享了林老的國際視野與成就。印象中,這位在香港白手起家,後半輩子名滿海內外的領帶大王,雖畢生縱橫商界,但對文人墨客,總是敬重有加。

IMG_9792.JPG

如果沒有記錯,筆者最後一次登門拜訪他老人家,是在2015年6月。當時,我們一行九位客家鄉親圍着他坐,滿堂歡聲笑語。筆者向老人家稟報,獲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康文署的資助,將在上環文娛中心舉行「香港客家文化歷史與現狀」,由我這個小女子主講,並與三位客家籍博士與在場聽眾互動交流。此外,拙著《客家香港文叢》已經完成初稿,即將出版發行。憲梓先生聽了非常高興,說弘揚客家文化及傳統是「功德無量」的事業,並鼓勵我們要繼續努力,為愛國愛港愛鄉「添磚加瓦」,盡一己之力多做貢獻。

IMG_9794.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