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好事】一部單車一個兒子 浪子「脫毒」變好爸爸
在毒海浮沉多年,寶鏻坦言用來買毒品的錢,足夠買一層樓。
「駕著車,又吸了毒,不知道有些人是否玩你、跟著你,影你相擺上網,試過整架車都駛到時速130、140公里,扭過去,真的不理,真的扭過去打算撞他的。或者發癲拿著把刀,打算下樓見人就斬。」
31歲的寶鏻,曾經沉淪毒海,這些年少輕狂的日子,數也數不清。
「我試過最厲害那次,可以食6、7萬元一天。」
「其實我很年輕時,12、13歲已接觸大麻,FING 頭丸……一直吃了起碼十多年。樓都可以買到一層,因為可樂所需的金錢真的好大,曾經自己去做,去借或自己販毒,上班的錢全花去吸毒。」
戒毒人士組成單車導賞團,帶參加者遊北區的文物建築。
父親一句說話 至今牢記在心
現在的他是濫藥輔導機構「路德會青欣中心」WeCycle單車導賞團一份子,跟其他戒毒人士,帶市民踩單車遊北區文物建築。
走出新生,然而回首過去,他不無後悔。
「我記得我爸爸跟我講過一句好重要的:是你要去玩藥,不是被藥去玩你,如果你要被藥控制的時候,那你不如不要玩吧!」
但那時候明白這個道理嗎?「真的睬他都傻!」
寶鏻說食毒品是想逃避不快,但其實愈食愈傷感,現在踩單車助他填補生活的空虛。
生死邊緣中醒覺 因兒子而改變
直到數年前,一次因為毒品影響加上心情低落,幾乎在家中輕生。在社工協助下,他加入單車導賞團,藉運動、陽光,多與人接觸,慢慢遠離惡習,更加打三份工儲錢結婚生仔。可惜這不是童話結局,他婚姻破裂,一度再藉毒品逃避,幸好最後他無忘記自己已為人父,總需負上父親的責任,於是再尋求社工的幫助,重回單車導賞團,第二次浪子回頭。
「小時候長大的環境,家人都是分分開開、離離合合……見到兒子現在已經是這樣的時候,難道還想有個經常吸毒的爸爸?無理由跌了那麼多次,有了小朋友,到這一刻再跌,你真的沒救的了。」
他不諱言自己暴躁、脾氣差,但面對兒子卻有另一面。
「由知道有小朋友那一刻,都不覺得他是負累。」他試過在外吸毒回家,藥力未散,都會鎖自己在廁所,或者走入睡房緊閉房門,怕影響兒子。
社工帶領下,一眾戒毒人士積極為毅行者備戰。
挑戰毅行 跌倒過再站起來
寶鏻與隊友本來已報名挑戰今年毅行者,雖然最終賽事取消,但艱苦走過的「操山」備戰,其實就如戒毒歷程,一步一腳印。本身有腳傷的他,決心向自己跟兒子證明,無論這100公里路抑或戒毒路,多長、多難行,都一定會到終點。「起碼爸爸跌低過,站起來;跌低過,再站起來;起碼有個兒子是支持的……」說到這裡,他眼眶有淚。
路德會青欣中心WeCycle 計劃負責人、註冊社工張栢淳(栢Sir)表示,在原先計劃中,We Cycle除了寶鏻在內的4名隊員,還有其餘7人,都會以「支援隊」的方式,在賽事尾段加入,希望一同攜手衝過終點。
栢Sir憶起最初認識寶鏻時,他仍是一個很不正經的人,今天已經成熟了很多。
栢Sir說:「希望兄弟姐妹感受到一件事,既然戒毒路一個人行那麼寂寞,那麼容易失敗,不如試試一班人去行。希望在毅行者中給到他們Team Spirit(團隊精神),引伸到他們的戒毒路上。」 他讚賞寶鏻在今次訓練過程中的表現:「他本身打算退出的,但最尾他跟我講一句說話,都令我好深印象的,就是『我既然來到這裡,我不會這麼容易放棄的。』這句說話是我認識他這幾年未聽過。」
由2013年跟進寶鏻的個案,栢Sir見證對方的改變。「當初我對他的印象是很不正經,沒甚麼責任心,不是好尊重別人,不懂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好多事情好自大、好自己。其實他在We Cycle進度都好高高低低,但他今次主動求助,我很欣賞他,因為求助需要勇氣,求助意味你面對自己問題,面對自己錯誤,是責任的表現。」
回想從前,寶鏻坦言後悔,到了這一刻已為人父,不可以再行回頭路。
以前與將來
訪問尾聲,記者問寶鏻:「你會如何形容以前的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廢物。」
「又不是不肯上班,上班的錢又拿去吃毒品,不會理家,或者只是想著周圍玩,見女孩子便追求,沒甚麼生存意義。」
現在呢?
「現在……」他想了一想。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為兒子將來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