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英國落選議員對建制派的啟示
落選議員Laura Smith(英國國會圖片)
區議會選舉曲終人散,新任議員已上任近半個月,一眾落選者除了在議會外發揮監察角色,還需努力進行地區工作,為所屬政團準備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大敗,不少年輕的從政者不僅失去議席,更喪失工作及收入,頓成失業人士。各個政黨各出奇謀、絞盡腦汁,希望留住有心服務地區的人才,惟筆者認為從政者應該從失敗中反思檢討,努力改進,他日東山再起。最近,英國國會落選議員Laura Smith撰寫一篇文章,分享落選生活,充分反映其逆境自強的能力,值得建制派落選者借鏡。
落選找工作並不羞恥
文章的標題已經說明,Laura作為一個落選議員,她必須找工作養活自己,而且並不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引發她寫這篇文章,可能是因為Laura從國會的尊貴殿堂退下,然後到地區的勞工處尋找工作時,令不少人吃驚,更有人拍下照片。在香港,從事地區服務,可以是一份全職工作,也可以是兼職工作,但這份「工作」充滿不確定性,議員須面對四年一次的選舉考驗,贏者通吃。不論初心是怎樣,選舉就是政治,政治就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因政治因素選舉落敗,即是工作做得不夠好,勝負乃兵家常事,不應將政治與民生切割,然後成為自我安慰的藉口。與其依靠「養住」計劃在地區擔任「影子議員」,倒不如重投社會,尋找工作,鍛鍊自己,然後在工餘時間繼續服務社區。
服務市民不只靠議席
Laura是基層工人出身,從政是希望在議會為基層教師發聲,讓議會多一把貼地的聲音,影響政府施政。在文章結語中,Laura指出,即使她已經失去議席,她會繼續為自己所在的地區和所愛的人而繼續戰鬥,更會鼓勵更多同路人一起參與。洋洋數百字反映這位工人領袖的堅毅不屈,與香港建制派的愁雲慘霧成強烈對比。如果從政者抱有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不會因一次的選舉結果而感到氣餒,反而將失敗經驗成為動力,下次選舉捲土重來。當然,如果視區議員作為一份安穩工作,那麼就應該好好反思自己是否適合從政,或許當社工服務居民才是真正的理想工作。
事實上,政治就是鐘擺,變幻是永恆。猶記得本土派2016年立法會選舉大勝,氣勢一時無兩,卻因DQ事件變得一潭死水。其後,泛民主派連一對一的補選都敗於建制派,還要連輸兩次。當建制派氣勢如虹,預期在區議會及立法會奪取更多議席時,政治的巨浪卻將建制派打落天底深谷。這就是政治的殘酷,也是其引人入勝之處。誰在變幻萬千的世界,抓緊時事脈膊,就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參考:
I lost my seat in parliament, and now I’m looking for a job. There’s no shame in that
By Laura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