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新加坡式「佛系抗疫」

2020-02-1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442.jpg

在中國大陸與香港等地全力防控2019冠狀病毒疫情之際,在城市治理上一向被視為國際「優等生」的新加坡,最近突然成為許多人關心、批評甚至指責的對象。

過去幾天裡,「佛系抗疫」,新加坡「放手不管」「將成為下一個武漢」等危言聳聽的標題在中國社媒上泛起,引起一些熱心的朋友發微信、甚至來函勸喻新加坡切不可掉以輕心,以免後悔莫及。

這一波輿論的背景,是新加坡的確診病例已達數十個,確診人口比例已經接近疫情中等的中國城市。一些大陸民眾與部分新加坡新移民認為,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太「淡定」了,不僅學校不停課、小區沒封閉式管理,政府還叫國民沒生病不用戴口罩。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星期六說,新病毒的致死率更接近流感而不是SARS,他還說,如果確診病例持續增加,致死率又保持極低,輕微病患只須看家庭醫生。這話讓許多人坐不住了,新加坡「自暴自棄」等批評接踵而至。

我在新加坡街上、在地鐵上,確實沒有感覺到很凝重的防疫氛圍。雖然疫情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食肆商城、連地鐵都冷清了許多。政府分給每戶人家四個口罩,但也灌輸別濫用口罩的觀念,所以街上戴口罩者只有二三成,據說在中國大陸城市,不戴口罩簡直出不了門,在香港則會被旁人歧視。

本地的防疫措施是用力在其他方面,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比如在強制特定人群拿兩周缺勤假後,很快就有四名工作準證持有者違規到公司上班,結果在24小時內遣送離新加坡。我們報社上周已精細將每一組一分為二,分兩地辦公,辦公樓也劃分為不同區域,分屬不同區域的人員不得有物理接觸。在按部就班採取這些措施後,我們如常工作與生活。

中國有評論文章形容,新加坡的防疫是如假包換的「外鬆內緊」,所言甚是。一個身在新加坡的網民在微博上陳述,他只因嗓子痛到診所看家庭醫生。醫生一聽說他的室友最近從中國回來,立刻把他關進一個小房間,隨後穿好防護服全副武裝才出現在他面前,救護車在10分鐘內趕到,他被送到國家傳染病中心,走完一個清晰、天衣無縫的流程:量體溫血壓尿液X光,做了冠狀病毒檢測,間中等待的時間他看到一批又一批的醫生進來培訓,最終被鑒定是「低風險」,終於被放回家自我隔離。

這個網民說,經過了這段神奇的經歷,他真實感受到了新加坡政府所說的「we are well prepared」(我們有充足準備)。

對新加坡人來說,這樣的故事雖然未必人人都有過,但又完全能夠想像,那種有條不紊、科學的行事流程,這確實是我們十分習慣的存在。

這幾天里,也有不少文章分析中國與新加坡抗疫手段的不同,反駁新加坡「自暴自棄」的說法。有的文章稱讚新加坡信息透明,是技術官僚治國的典範;有人提到新加坡的家庭醫生與社區醫療體系的健全;也有人指出熱帶氣候不利於病毒存活,因此新中兩國不能相提並論;也有人提醒,新加坡衛生部早在1月2日就盯着這個病毒,宣布對所有來自武漢的旅客進行體溫檢測,警覺性很高,預警得非常早。

這些分析都很有說服力,但外人較難理解的是,新加坡人民與政府之間特殊的互信與緊密關係。傳染病來襲,每個人都會擔心——一些新加坡人上周將超市的快熟面、衛生紙搶購一空,但隨後社會又聽從了政府的宣導,相信國家採取了最為必要且理性的保護。其實,歷次經驗顯示,當外在挑戰越大時,新加坡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會更高,而不是更懷疑,在領導人安撫後,社會能夠鎮定下來。

彭博社引述悉尼大學高級講師霍克讚美李顯龍上周的講話是一篇「出色的公關」,世衛組織公關顧問亞伯拉罕則肯定他不避談情況變糟的可能性。客觀而言,李顯龍上周的講話,不只是一篇寫得精彩的文章而已,它的力量來自於政府機構多年一再證明的可預期性,更來自領導人對人民的信心:相信只要好好解釋清楚,普羅大眾能理性評判與接受真實的消息,哪怕是壞消息。

其實,新加坡不可能對動蕩與危機「嚴防死守」,困難是擋不住的——這既是人生的常態也是小經濟認清的現實。因此,重點不是在如何「擋」,更不能選擇封閉,而是如何動態地整合社會資源,用盡量低的成本應對與克服難關。經受住挑戰的社會,將更堅韌,也會更平靜,這是不是「佛系」呢?看你怎麼定義了,但肯定不是自暴自棄。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正在美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9日對美國總統拜登強調,新加坡支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強勁存在,但他同時也呼籲美國印太戰略應深化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的關係。

    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