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香港需要新建制派

2020-05-04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5-04 at 13.05.59 (1).jpeg

最近看到建制派前區議員的文章,認為香港未來沒有中間派生存的空間,筆者倒持不同的看法。最近兩屆的立會選舉,香港所謂的中間派,只是一些舊泛民前輩,轉投了建制陣營卻又不願意加入政黨的人士。香港目前對立的情況,最大責任在於一些投機派,未來如何找到真正有利於國家和香港發展的,是懂得提出優質建議和政策的政治人物和政團,這才是有利於一國兩制發展的事。

目前「舊建制」的最大問題是對國家認識不足和欠缺國際視野。不少「舊建制」領軍人物仍然停留於中國內地的文革的火紅年代,以為透過打擊泛民本土派,誇大外國勢力干預,就可以永遠擔任港澳系統和特區政府的中間人尋租抽佣,妄想一世撈取政治紅利。假如一直由他們把持下去,往後中央各個部委掌握的香港情況就依舊是「反對派只懂得批評,沒有提供實質建議」、「外部勢力幕後挑動,針對特區政府施政」,這些建制中人繼續把持重要的官位和智庫,結果香港淪為他們利益集團下的政治遊樂場。下任特首有責任建立「新建制」,尋找擁有中外的網絡和履歷的專業人士,促進中港兩地的交流,繼續讓香港扮演鞏固中國在世界角色和地位。

香港本來就不存在單純親中和反中,反之,以立場和理念去分,可能有多達十多項,可以是溫和愛國愛港,可以是投機,也可能是極端強硬派。而經濟路線也有左右之分,這樣算起來,絕非單純建制泛民就能區分,何況是反中親中。

雄風何需等風來,成功的政治人物多數是創造時勢,而不是等待中央的指令和路線而行。那位前區議員提出,「仍有人認為親中及反中的矛盾下,中間派仍有生存空間。這個想法在之前的選舉仍有可能,但今天這個矛盾卻已過了臨界點,如果說雙方還有任何退讓空間,似乎在政治上過分幼稚。」筆者倒覺得他有點不成熟,大概這樣的立論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適用的。本來,政治就只有執政和反對派,對立不是立場的對立,而是對於如何治理好一個地方的意見和路線之爭。贊成與否只是立場,現時不論推動政改和23條的議題在目前有著高度爭議性,如果在特首和立法會任期內啟動,又再一次掀起社會矛盾。這樣,建制派何以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些強硬派在為選舉宣傳23條立法,是為自己政治前途還是國家安全?

親中和反中只是有心人創造的偽命題,在港從政人士應先想想,未來是為了人民服務還是為自己政途服務。利於人民的事,沒有不支持的道理,否則就是盲目反對體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抗疫是政黨政治人物,顯示承擔、爭取支持、儲累功績的重要時機,積極參與抗疫,既可幫助市民,也可以為自身取得政治支持和力量,泛民各政黨卻似有「默契」的全面消失,不但不為市民提供任何協助,更沒有為抗疫提供任何建議和助力。

    韓成科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