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近鄉之情

2020-08-04
何志平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研究員
 
AAA

7677.jpg

「回來便好了」!

剛踏上這塊生我育我的土地上,深深的呼吸一下那久違了的空氣,清晨的微風,帶着鹹味,來得熟悉!那些道路,高樓大廈,記憶猶新,但又好像有點陌生似的。一下子,那幾個月來懸得高高的心,猛然的放了下來。

快要離開那禁錮了我三十個月的看守所前個多月,思鄉情切。老是憧憬着回到家裏去的情况:家人怎樣了,朋友還在嗎?還認得我嗎?哪些事要馬上處理?千絲萬縷從哪兒開始?但到了快要離開的時候,心情又徘徊在趕快回家和面臨重投入新生活的岔路口上,忐忑不安而又帶着一點壓不住的興奮。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踏進家門前,面對平日望穿秋水的家鄉時,卻心生惶恐,疏離感,心情複雜。忽然記起唐人宋之問的《渡漢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甚麼?畢竟離鄉別井了一段日子,歲月如水,各自度日,維繫的是以往共同走過的日子時光,甜的苦的都是一起成長的經驗。怕的又是甚麼?面對新的挑戰,活下去的壓力,舊生命裏的新生活,重頭再開始過的又一段漫長艱辛的路程。奈何歲月不饒人,身子骨頭老了,心頭意志也累了。

讀過《列子,周穆王》「燕人生於燕」的故事,講一個生於燕國長於楚國的人,年老了,思鄉心切,但在回鄉路中,同行的友人見他興高采烈,憧憬着夢寐已久的故鄉,便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到了晉國便騙他說是回到了燕國,那燕人還興奮的指着這裏是他兒時到過的甚麼地方,那兒又是他老家的甚麼甚麼,而大哭一場。最後同行的人禁不住給他說個明白,結果燕人因為白哭了一場而自慚不已。誰知,真的到了燕國,面對着故鄉的遺迹和祖先的墓地,他反而不再傷心了,是情緒的落差,鄉情寄託的失落,還是,那燕人自編自導的反高潮?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感情嗎?那燕人真的回鄉了嗎?人是回到燕鄉了,其實他在晉國的時候,為着以為是燕國的城池,土地廟,小時候玩過的地方,家裏的祖地時,愁容難過眼淚掉下來的時候,他的心靈就已經回到燕國的家了,在無限的念想燕國的時候,就已經回到家鄉了,從那次哭過後,雖然還在晉,身還未到燕,心已早在家了。根在那裏,心就在那裏,家也就在那裏。

話雖如此,回到香港,城市依舊,人老了,事多了,市面景像依然,人不一樣了,開懷的是人情還在。妻子,女兒,媽媽,都不離不棄的等着我。家人的噓慰,剩下來的老朋友不離不棄,依然熱烈的問候,東方報業多次託友人送來的問候和關心,都是十分窩心的,我滿懷的感激。

老同學,在港的,在遠洋的,都發來電郵短訊說「回來便好了」。同學們、朋友們,多年都未見一面,通訊也不多,但都像兒時一般心念着,一句簡單的話,載着一車的感情。

又碰上疫情關係,友好家人不能多見,但關懷無妨,知道已安全回來,就好了,放心了,安心了。

回味着老朋友的一句話:「回來就好了」!

回到哪裏來?到家鄉吧?到家裏嗎?到身邊嗎?都是!

更重要的是,是回到「平安」那裏去!

知道你平安,就好了!

我為每一聲的問候,每一顆關懷的愛心,每一份真摯不減的情懷,衷心的感激。

回來便好了!

平安便好了!

 

文章原刊於《東方日報》。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00804/bkn-20200804010013899-0804_00822_001.html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內地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周」。高漲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旅遊及消費呈現大爆發。實際上,旅者選擇旅遊的聖地無非從衣、食、住、行這四方面考慮,而香港又佔據地理位置、語言等優勢。隨着港府最近也推出「夜經濟」的各項措施來刺激消費,相信這個佳節肯定能帶動經濟、零售業、旅遊業的發展。

    邱帆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