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十四五」規劃與新發展格局

2020-08-17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12.34.jpeg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拋棄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制定五年計劃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為數不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中國領導人也決心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中國領導層一直認為,得益於這一前瞻性規劃並通過發揮資本主義和國家控制的優勢,中國才發展成了一個經濟強國。

目前,中國正在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5),此時這一傳統的重要性再次被凸顯出來。新五年規劃可能不會提及美國,然而,中美兩國將全面對抗的預期已成為制定這一計劃的強大驅動力。

但令人擔憂及困惑是,中國在未來五年裡是否會以不惜犧牲改革開放為代價,來加強國家對經濟的管控。由於預期在後新冠疫情時代,中國仍將面臨嚴峻的國際環境,習近平主席已要求全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那麼,對新的五年計劃該有些什麼預期呢?

1953年,中國照搬蘇聯模式,推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對工農業生產設定了嚴格的生產指標。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着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這種嚴格的生產指標逐漸被約束性目標與預期性指導所替代,且使用範圍也得以擴大,不僅包括經濟領域,也包含社會和環境發展目標。

例如,「十三五」計劃(2016-20)包括了政府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在今年年底前消除絕對貧困。雖然爆發了新冠疫情並嚴重衝擊着經濟活動,但中國依然初心不改,有信心在年底前實現這一目標。同時,在規劃的25個優先目標中,有10個涉及環境保護,而且也是必須在今年年前完成的。

其實,有關制定五年規劃利弊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國家領導人認為,制定五年計劃可以使政府舉全國之力實施重大項目。比如,在第一個五年規劃(1953-57)期間,中國共規劃了694個涉及鋼鐵、水泥和化工等行業的重大工業項目,蘇聯為其中156個項目提供技術和專家支持。這些項目為中國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但由於私營及外資企業已經成了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主要力量,因此有人開始質疑五年規劃的有效性。

制定五年計劃是一項宏大工程,需要耗時兩年多,參與其中的官員和研究人員多達數萬人。

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準備工作早在2018年底就已拉開帷幕。當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對「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的同時,也開始了對下一個五年計劃的前期調研。即將於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確定「十四五」的主要指導方針。會後,將對規劃內容具體化,明年3月提交全國人大會議進行審議和批准,然後公布實施。

然而,就在中國於2018年對下一個五年計劃展開初步調研之時,美國特朗普總統以貿易不公平和竊取知識產權為由,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自此之後,習近平主席經常提醒需要應對一個全新的國際局勢,因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在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及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肆虐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呼籲全國人民要牢牢樹立「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持久戰」一詞在中國有着非同一般的含義。它源於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主席所撰寫的系列演講,其題目就是《論持久戰》。毛澤東主席警告說,與強大的日本侵略者作戰,未來幾年要做好艱苦鬥爭的準備。在毛澤東這一著作發表七年之後,日本於1945年宣布無條件投降。

伴隨着這一詞彙的再次流行,中國領導人釋放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即即使新冠疫情得以控制,也不管11月美國大選後誰會入主白宮,中國都可能要長時間面臨一個敵對的國際環境。

在此背景下,中國領導層決定推動經濟轉向,即減小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着重重構供應鏈,推進國內經濟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增長。這種被稱為「雙循環理論」的新發展戰略,是中央領導層在5月份首次提出的。依據這一理論,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預計新的五年計劃將會把「雙循環」戰略具體化、細節化。

新的五年規劃仍在討論和起草過程之中,但有幾條主線已變得非常明朗。

其一,預計中國會把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甚至更低,低於「十三五」計劃期間6.5%的平均增速。事實上,隨着中國轉向追求高質量增長,人們甚至開始質疑是否仍有必要設定經濟增速的目標,並就此爭論不休。

其二,加強創新能力和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進而推動科技自主發展將是新五年規劃的一大特色。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中國已不再提2015年發佈實施的標誌性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根據這一旨在推動中國製造業升級的戰略部署,中國將推動製造業從全球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尋求在包括電動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機械人及人工智能等十大戰略性領域的主導地位。目前,鑒於華盛頓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限制和打壓,預計新的五年規劃很可能會繼續強調和實施這些產業政策目標。

這或將意味着政府將大幅增加研發支出。2019年,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9%,低於「十三五」規劃設定的2.5%的目標。事實上,在上一個五年規劃(2011-15)中,中國也未能完成研發支出的目標任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