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左右民主黨「總辭」的不是民調而是「心魔」
黑格爾說過:「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馬克思及後補充道:「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鬧劇」。在這場反對派的「總辭」風波中,正正印證了黑克爾和馬克思的名言。所謂「總辭」第一次發生是在2010年,公民黨與社民連發動的所謂「五區總辭」,最終結果是令到整個反對派逐步被激進派綑綁,不斷逾越香港政治底線,不斷滑向與中央對抗之路,打開了香港亂局的「潘朵拉盒子」,第一次「總辭」對香港而言無疑是悲劇。
第二次「總辭」風波發生在人大決定讓現屆立法會議員繼續履職不少於一年,這個出於好意的決定,卻令民主黨等陷入到「總辭」漩渦之中。民主黨辭職不想,不辭又不敢,面對抗爭派的壓力,面對所謂「齊人齊落」的指責,竟然將自身命運交予民調。然而,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民調卻發現,有63%自稱民主派的支持者,表示反對民主派議員留任,僅20%表示支持。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令民主黨亂了陣腳,於是又表示這個民調不算數,並指會委託獨立機構進行全港抽樣的民意調查云云。可以預期,最終不論結果如何,這場「總辭」必定是「鬧劇」收場。
如果民主黨認為是否辭職要跟民調,為什麼不採納香港民研最新的結果?難道民主黨認為鍾庭耀的民調不科學,不公正,帶有傾向性?否則,何以又再委託民調機構進行?而且,民主黨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如此服膺民調?2015年政改、「一地兩檢」審議,以至財政預算案表決,民主黨從來沒有參考過民調,也沒有服從民調決定,何以現在卻將生殺大權交予民調?
從邏輯及政治倫理上講,民主黨是否「總辭」當然應徵詢民意,但他們要考慮的應該是自身黨員、支持者的民意,因為是這些人在4年前投予他們一票,授權他們成為立法會議員。現在他們是否留任,也應該聽從這些支持者的意見。然而,所謂全港性民調,雖然在民調上也會詢問受訪者屬於哪個陣營,但卻難以分辨真假,即是說民調反映的結果,既包括建制派支持者,更包括抗爭派的支持者,但問題是民主黨有必要聽從這些非自身支持者、從未投票予自己的人的意見嗎?就算做民調都是做自己黨內民調,做什麼全港民調?民主黨邏輯之混亂令人驚訝。
選民通過投票授權政治人物代其參與政治,投票已經等如一種授權,從政人士完全可以作出自身的政治判斷和抉擇,否則豈非任何一項政策、任何一件政治事件都要進行大量民調來決定?這樣要代議士幹麼?是否「總辭」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年任期,人大既沒有設立「臨時立法會」,也沒有DQ反對派議員,甚至不須他們再次宣誓,反對派繼續履職是理所當然。但民主黨對於這樣理所當然的抉擇,竟然不敢表明立場,反而將抉擇推到民調,畏懼抗爭派如虎,這是一個政黨應有的承擔嗎?
或者,民主黨、公民黨還糾結於所謂「齊上齊落」,還在想起去年區議會選舉的風捲殘雲,所以不想也不敢逆抗爭派意思,唯有靠所謂民意、民調解圍。然而,抗爭派要的並非是什麼「齊上齊落」,而是要取而代之,利用「總辭」借刀殺人,抗爭派認為民主黨等一味白吃「人血饅頭」,不能再讓民主黨等白白得益,所以要強迫他們「總辭」,但問題是這些抗爭派又付出了什麼?國安法出台後他們的抗爭又去了哪裡呢?他們與民主黨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民主黨、公民黨辭不辭職根本無關宏旨,天不會塌下來,立法會依然可以繼續運作,但問題是如果民主黨、公民黨被抗爭派如此生殺予奪,他們還算一個政黨嗎?他們的支持者是否又認同他們屈從抗爭派?對於其支持者的想法,為什麼不見民主黨去做民調?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民主黨現在最大問題是蜀中無大將,不是「區佬」就是夠激上位的投機分子,沒有「主心骨」,自然沒有了堅定的立場和原則,一味滑向激進,不斷丟失自身的價值和定位。在這場「總辭」鬧劇中,從來左右民主黨的不是民調而是「心魔」,這個「心魔」不除,民主黨最終只會成為抗爭派的附庸,在香港政壇再沒有任何角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