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何時通關?我們需要一個準確的信息
9月15日,香港第三波疫情後難得出現一次「本地零感染日」,特區政府當日表示,疫情緩和後可逐步推行港版「健康碼」,以方便港澳人士往返內地。就當社會各界以為兩地通關可以提上日程之時,第二天又重新出現的確診案例打破了大家的幻想,關於健康碼推出的口徑又變成了「現時香港未有適當時候推出健康碼」。
可以說,過去這一年來,對於健康碼和通關的日期從來沒有一個「准信」,一會說「健康碼準備就緒」;一會又說「未到合適時機」,一會說「預計本月可推出」,一會又說「目前尚無確切時間表」。到了最後,關於通關的時間和安排好像「狼來了」一樣,即使真的可以推出了,所有人也都會打出一個問號表示,真的還是假的?
自然,通關的具體日期應根據疫情控制而定,社會也理解推出時間也不是單純地由特區政府決定。但是,關於通關的前期後期安排,則可以慢慢提上日程,甚至交由社會廣泛討論,儘量讓通關之後,達到「抗疫」與「經濟復蘇」兩條腿走路的效果。
首先,兩地通關的條件可加快探討。通關的日期需要根據抗疫的情況而確定無需贅言,目前基本認同的是14天本地零新增就可以通關,但是政府一直沒有給出確切的、統一的口徑。如果通關一天之後又有新增案例呢?是否又要重新關閉關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各國,包括內地也無法保證每天均是「零新增」。對此,可適當探討在香港本地新增維持在極低個位數的情況下通關的可能性。
其次,關於通關的範圍及人數應儘早安排,甚至可做一定的公眾諮詢,摸清當前香港社會對通關的真實訴求。澳門在通關時是按照珠海、廣東省、全國三個階段開啟的通關安排。相比澳門,香港人口更多,與內地商務貿易往來量更大、同時也有不少內地同胞在香港生活居住,如果按照澳門直接分階段開關,恐怕短期內會有大量人口往來,對控制疫情造成一定風險。對此,筆者認為特區政府也應提前做好細化通關的安排,例如每日通關的人數限額;是否應允許商務、探親人士先行通關;往來兩地前是否需要持有效的陰性核酸檢測證明等。總之,應全盤考慮,儘量保證通關的持續進行,也不會因通關而造成疫情再次復發。
第三,對於通關以後,特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可推出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內地遊客來港消費,儘快推動經濟復蘇。疫情中香港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旅遊業、零售業及酒店業等依賴遊客的行業。為促進本地居民消費,香港不少商場都推出了各項優惠措施。在通關後,上述行業也可針對遊客推出一些特定優惠折扣、旅行套票及交通補貼等,儘量吸引更多「過夜」遊客。從內地的消費市場看,8月內地的消費已開始強勁復蘇,消費總額年增0.5%,遠勝預期,不少地區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的情況。10月已接近年底,相信不少內地居民仍會有不少消費計劃,意欲未減,如果可以及時通關,相信來港遊客的消費能對香港經濟復甦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通關這件需要平衡「抗疫」與「經濟」的事情更是如此。早前,已有人呼籲在中秋節前通關,讓不少分隔多時的兩地家庭早日團聚。可以說,通關已經成為了不少人心中最期盼的一件事。近日,可見疫情逐步趨穩,重啟經濟也必須提上日程,而其中,最重要的通關也應有更多準確、細緻與可行的安排。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