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臨陣推遲施政報告,她在做什麼?

2020-10-21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CC1.jpg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一突然宣布將本來計劃於周三公布的年度施政報告推遲六個星期,原因是疫情導致經濟低迷需向中央爭取支持措施。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個託詞。香港經濟難道是最近才低迷的?要找中央幾個月前就該找了。就算年初中央因疫情無暇顧及香港事務,6月也可以開始談了吧?你等到現在才行動?早幹嘛去了?7月1日頒佈《港區國安法》,社會對前景有所猶豫的時候,作為特區首長就應主動與中央商討未來融合發展計劃。非要等到現在才如夢方醒?

施政報告是特區年度大事,政府每年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制定,即便推遲也不必如此突然。按林鄭所言,她上京的時間大致是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前後,主要議程有關十四五規畫和2035年遠景目標,預計將討論大方向。即便深港合作更加貼地,也需要時間推敲,照往常經驗,六個星期很難從無到有談出具體可操作的政策。

與其急急忙忙推出,不如先公布手頭現有的政策,幾個月後再宣布中央支持措施。這完全無問題,本來分工就是如此,而且林鄭自己也講過「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

另外,原定周三公布的報告,周一肯定已經全部定稿打印待發。這時除非有不可抗力,否則任何政府首腦也不會選擇冒着損害執政權威性的風險去等待不一定能按時成行的政策。即便北京也不願看到這種情況。

內容平庸引發北京不滿?

這種不尋常的狀態背後一定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筆者認為很可能是本次施政報告過於平庸,尤其在「香港再出發」的歷史節點上更讓北京高層閱後難以接受。於是打回重寫。

筆者雖未看到文本,但從林鄭近期的表態看來就十分不樂觀。8月她面對媒體表示由於社會運動和疫情的雙重打擊,庫房儲備大減,來年政府將不會動用很多公共財政。

簡單舉例:年初港府承諾將「2蚊全港搭」交通補貼的年齡限制從65歲降低至60歲,其可行性已獲廣泛認可,現在居然傳出行政會議因「沒有經濟效益」而擱置該計劃的消息。要知道該計劃每年額外開支估算只有不到10億,可見林鄭女士來年的理財哲學如何了。

在香港社會急需紓困措施及福利投入的今天,這種狀態必定讓市民非常失望。原本就民望低落,居然還不作為,這會令社會繼續積累負面情緒,增加管治壓力。

按慣常操作,港府每次施政報告定稿後都會禮節性的將文稿交北京過目備案,北京從未像班主任改作業一樣讓港府重寫。然而今年的情況太特殊,香港民眾在低迷市況下期待港府重鎮經濟,中央在管治危機後希望港府重掌局勢,世界在香港經歷暴亂後審視這座城市如何走出危機,林鄭你就交出這麼一份答卷?好意思嗎?

政府制定政策的眼光應該看其能產生多少社會收益,而非耗費多少公帑。幾億、幾十億的開支,完全可以有各種辦法彌補。說句實話,如果你有計劃有決心解決社會問題,缺錢?發債就好了。退一萬步講有國資墊底,根本不是問題。但港府這種遇到危機就退縮、「打安全牌」的心態,讓人看不到希望。

於是,北京破例要「拉一把」港府也就順理成章。借深圳改革加碼,十四五規劃初顯眉目的機會,幫助香港「重建」。對香港市民來說這是好事,但從政府的角度看,自己這麼大個仔搞不定生活需要阿媽出手,實在太丟人了。

當然,坊間還有一些不同的猜測。例如,林鄭自知要「考砸」,臨時起意借五中全會抱中央「大腿」;或者中央對自修例風波後對林鄭完全失望,將其排除在決策圈外,對其不搭不理,林鄭苦求已久卻只是最近才接到回覆。

前者把林鄭當成了傻子。她不是最近才知道自己要「考砸」,也不是最近才知道要開五中全會,「抱大腿」早就抱了。後者將中央當成了瘋子。退一萬步講,香港管的好不好是北京的一大面子,中央政府即便對港府再失望也不會把特區的管治當做兒戲。所以筆者認為這兩個版本可能性很低。

不管怎樣,林鄭已確定月底上京。目測香港會得到深港合作的支持,從國家十四五計劃中分到一些優勢產業的發展政策,並在土地房屋問題上得到幫助。但特首和港府如果以為這樣就算過關了的話,那真的是無可救藥了。難道每次遇到難事都坐等中央幫你處理?那還要你們幹什麼?

港人治港,不止是權利,更是責任。做官就要迎難而上。如果萬事求安全,少做少錯,借口連篇,那還是趁早回家帶孩子吧。這種巨嬰級的表現,也怪不得北京出手干預。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