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世路:利亞賣了OK,OK以外還餘甚麼?
上周四,由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家族私人公司經綸控股控制的利亞零售(831),宣佈出售其核心業務香港OK便利店業務予原來的品牌授權商、在多倫多上市的Alimentation Couche-Tard(下稱ACT),作價27.9億,或每股3.63元。
綜合資料,ACT前身在1980年Alain Bouchard加拿大魁北克省成立的一間便利店,隨著規模不斷擴張,1985年併購了11間Couche-Tard品牌店鋪,又經過一連串收購後,直至1990年才正式全部更名為Couche-Tard,又花了十年,進行了多起收購,整合了魁北克省多家連鎖式便利店,開始進軍加拿大其他地區及美國,於是繼續進行獲得更多特許權。至2001年,開始進軍美國,並在2003年收購原由美國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持有的OK品牌及分店,正式成為這個品牌的特許權人。
現時,「Circle K」品牌從事便利店及道路運輸燃油零售相關業務,在全球擁有近14,350個經營點。ACT於加拿大為便利店行業的領先企業,在美國,為按直營店數量最多的獨立便利店營運商。至於在歐洲,ACT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挪威、瑞典和丹麥)、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以及愛爾蘭為便利店及道路運輸燃油零售行業中的領導者,並在波蘭佔據著重要地位。此外,ACT在特許權協議下於亞太區(包括香港)、中美洲及中東的其他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以「Circle K」品牌經營近2,350家店舖。
至於利亞的發展方面,在1985年,經綸控股前身利豐控股、日本Uny(即持有Donki Donki及Uny品牌泛太平洋國際控股前身)、美國康菲石油旗下Circle K分別合股持有50%、25%及25%的香港OK,並開設便利店,並獲授四十年經營權,至2025年止。但經營一直不佳,在1997年利豐控股一統了控制權,其後在大幅改組下轉虧為盈,直至2002年把公司在創業板(現稱GEM)上市,打算集資開拓OK國內業務,成立了一家持股62.5%股權的公司,但經營一直較為困難,不過香港業務卻持續發展。
在2006年,集團除了增持國內業務股權至73.5%外,也以6.32億高價全面收購了由香港飲食管理(668,現稱為東銀國際控股)持有的聖安娜及麵包廊的聖安娜控股,並隨即成功私有化,之後兩者業務有所融合,2008年更把接近餘下的便利店股權私有化,2011年更轉為主板上市。直至2015年,由於需與中石化(386)合資發展便利店業務,故經綸控股以1.05億私人購回OK國內業務,重新發展。但對於利亞來說,未來在國內的發展潛力已消失。
不過,其實利亞亦有發展日式產品零售業務,例如在2014年成立Mon Cher日式蛋糕店及在2017年合資設立Zoff的眼鏡店,但仍未成氣候。
在出售業務後,公司將會派發每股3.85元的特別股息,為數約29.43億元,至於持有4成股權的馮氏兄弟可獲得12億元現金,但究竟馮氏兄弟可以把現金用於哪兒?
(1)利豐:今年初集團私有化,但以私有化架構觀之,馮氏兄弟當時相信並沒有出資。當時馮氏兄弟指集團受累疫情不輕,在私有化後大幅裁員,更需大額的資本。據公開資料,除了本來的普洛斯外,也引入了京東(9618)作為新股東。不過,在集團持續轉營所需資金重大之下,相信馮氏家族需按股權比例再出資。不過,世路認為,當時更不應私有化,而應組合財團按比例收購75%股權,並說明日後需重大投資,並嚴重虧損的事宜,這就可以令部份股東可按自己的選擇處理其投資,以避免引致罵名,也可以減輕一些資本負擔。
(2)利邦(891):2017年,馮氏兄弟家族在經營失利後,讓山東如意大舉以每股1.2元認購新股,集資超過22.15億,讓其控制該上市公司,並淡出該公司,但其入主後,集團繼續大幅虧損,至今股價已變成仙股。至於山東如意一直陷入債務危機,至於最近山東如意也遭恆生銀行追債。另馮氏兄弟家族於利邦最高代表、馮國經女兒馮詠儀,也在9月底辭任副主席,相信已當該投資「total loss」。不過,也不能排除公司遭接管後,馮氏兄弟家族也有機會以低價購回。
(3) 其他業務:包括玩具反斗城亞洲業務、時裝連鎖店零售及網購業務,及剛購入的Citisuper香港業務,此外也有利標(787)、利華(1346)股權等等。這些業務除深受疫情及香港消費市場受政治不穩的形勢影響,盈利表現大降,有部份業務也急需現金支持,相信派息得來的現金,也需用於以上用途。
總的來說,兩兄弟的目的,似乎是通過以合理價出售OK便利店,套回資金收購來執平貨,或是對私人業務進行投資,但套現的金額不算太多。但由於他們經營的業務深受疫情影響,如果疫情持續,相信他們還有一些較大的出售計劃,以減輕私人的壓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