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政府抗疫五宗罪
替市民接種疫苗計劃仍未開始,林鄭政府先「輸」一仗……早前公布接種計劃時,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市民不能選擇接種哪一種疫苗,並強調不應把問題「政治化」。言猶在耳,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周日在澳門回歸21周年慶祝活動上,被問及疫苗問題時,表示會讓澳門人自行選擇接種哪種疫苗。
香港「冇得揀」,澳門人卻可以自由選擇,反差太大,林鄭政府自然又成箭靶。政府抗疫不力,近期已成建制和泛民齊轟政府的「共識」,相比之下,建制批評得更加起勁,令林鄭政府窮於招架。
但是,把抗疫問題「政治化」,建制派很快就會遇到考驗。最近接連有懷疑確診新冠肺炎患者要在家等候檢疫,結果拖延數天,有病者最終離世。這個議題最早由建制派議員向政府開火,但其中一名苦主家人周日召開記者會,卻是由泛民(前)議員替苦主家人出頭。現在議會內「非建制派」只佔極少數,建制派議員會否接手由泛民處理的個案,繼續在議會內向政府施壓?
選擇疫苗也如是,建制派議員會否加入批評政府,要求接種疫苗「有得揀」?有選擇是好事,但眾所周知,以今時今日的政治氣候,如果由市民揀,大比數要求注射外國貨而拒絕國產疫苗的可能性極大,屆時林鄭政府如何向中央交代?到時候建制派也要「孭鑊」!澳門居民有得揀,相信是特首賀一誠有信心澳門人會「正確選擇」,但林鄭特首有這個信心嗎?
建制派內某些人士狠批林鄭,背後還有其他政治盤算。我在11月25日文章〈「清零」的路線之爭〉中,指「愛國陣營」眼中,林鄭政府拒絕強制全民檢測,其實是拒絕內地協助,令香港無法「清零」,經濟奄奄一息。政府斥巨資購疫苗,也不是全部買國貨,反而要在市場上搶購外國疫苗!
以批判林鄭抗疫無能為「切入點」,將會令她的民望更加低迷、連任機會更加渺茫,有心人就可以乘勢而上……建制派跟特首割席,令支持政府抗疫工作的力量更單薄,政府推動各項政策時阻力更大。
特區政府抗疫成績差劣,究其原因,是政府抗疫工作有五宗罪。
第一宗:政府民望太低
政府民望太低,可說是「原罪」。民望低,結果是政府無法動員群眾支持政府的抗疫工作,每一項政策出台都難以貫徹執行,例如全民檢測,政府最初曾預計有500萬市民參與,結果僅得170多萬人;「安心出行」本意是鼓勵民眾養成習慣記錄出行,減低病毒進一步擴散,但公眾反應冷淡。現在推全民接種疫苗,恐怕最後反應也不會理想。
如果政府堅持疫苗「冇得揀」,民意必定引澳門為例,堅決反對政府「一意孤行」,結果願意接種的人將會大減。據世衛專家意見,需要65%至70%人口願意接種疫苗,方可產生群體免疫效應,即要有約487萬至525萬香港人接種,以林鄭政府目前的狀態,要達標相信非常困難。假如像早前全民檢測般大事周章,反應卻十分冷淡,群體免疫效果又達不到標,最終又只是白忙一場。
第二宗:無法爭取建制派支持
事實上,建制派在疫情爆發之後有不同訴求,工商界背景的政黨希望政府幫助中小企、食肆、旅遊、零售,這些都是它們的票源和支持者。基層和工會背景的政黨則要求設臨時失業救濟金,把資源用在打工仔身上,而不是救企業老闆。「愛國陣營」則力主要借助內地力量推行全民強制檢測,達至本地個案「清零」,盡早恢復通關,經濟才能再見曙光。
訴求各有不同,政府有些做、有些堅決不做(例如臨時失業救濟、全民強制檢測),結果「得罪」了建制政黨,令原來民望已經極低的政府連基本盤都無法保住。
第三宗:沒有明確的抗疫目標
行政長官在1月25日召開抗疫記者會,表示政府抗疫有六大策略和措施,但沒有說明,抗疫工作以什麼為目標?到12月11日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回顧政府一年的抗疫工作,說有8項策略,同樣沒有說明,策略的目標何在?到底「清零」是否政府抗疫的目標?還是把確診個案控制在某一水平就算是達標?
策略是配合目標而訂,如果真以「清零」為目標,政府應該安排一系列措施去落實,而不是遇上一波疫情就推幾項措施應對,結果給公眾的印象,就是政策反覆無定,水深火熱的日子不知何時了!
這次全民接種疫苗亦如是,到底是否以65%至70%接種率為目標?還是有多少就接種多少,見步行步?至今未見政府交代!
第四宗:不諳民情,政策離地
中午禁堂食令工人要在街頭開餐,成為城市「奇觀」,高官接受訪問時竟然說做決策時「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真令聞者嘩然。
失業問題愈趨嚴重,高官仍然堅拒設臨時失業保障,卻叫失業人士申請綜援,只會令人更覺高官涼薄。政府抗疫防疫至今耗用了約3000億元公帑,卻爭取不到民意支持,皆因整個政府跟民情嚴重脫節。
第五宗:各自為戰,發揮不出領導核心
政府內部各自為戰,發揮不出抗疫領導核心的作用。特首在1月25日的記者會上,宣布設立一個由她領導的督導委員會和指揮中心,下設4個工作小組,分別是陳肇始局長領導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由政務司長領導的應變行動工作小組、由民政事務局長領導的公眾參與工作小組,以及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領導的抗疫傳訊工作小組。過去一年,公眾經常見到關於抗疫工作的高官,主要是特首、陳肇始局長和衛生防護中心的官員,其他幾個小組的負責人「能見度」極低。
至於應變行動、公眾參與、傳訊工作更是「似有若無」、乏善足陳,政府不像是一個抗疫團隊,只見一兩個官員在「死撐」!尤其公眾參與,自疫情開始以來,政府何曾有什麼公眾參與的抗疫活動?疫情之下,社區內有極多需要幫忙的家庭,民政事務局做過什麼?
民間抗疫 顯示公民社會成熟
以香港人口計、比較其他國家,本地新冠疫情的確診和死亡人數並不算高,但原因不在政府抗疫得力,而在民眾懂得自保(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已朗朗上口人人照辦),專家和學者透過各種途徑,提供大量有關疫情的資訊和知識,全民自我學習、自我防禦,充分顯示了香港公民社會成熟的一面。
文章原刊於《明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