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叫不叫「忠誠反對派」非重點 遵守憲制底線是關鍵
由本土派區議員籌組的「公民議政平台」還未出世就夭折,平台搞手指責是傳統反對派政黨拒絕溝通,令平台難以達到跨光譜合作的初衷,言下之意是民主黨、公民黨「反水」,令到平台胎死腹中。確實,在平台成立前夕,兩名民主黨區議員周曉嵐和韓俊賢突然以私人原因辭任籌委,加上另一名辭任的公民黨區議員劉珈汶,令到傳統反對派在平台再沒有任何代表,被外界認為是兩黨有意與該平台劃清界線。
為什麼民主黨和公民黨要退出?原因是這個平台並非一個普通的議政平台,而是一個以攬炒為宗旨的政治組織,搞手更形容這是一個「影子議會」。在基本法下,香港並不存在所謂「影子議會」,至於攬炒更已成為香港的政治禁區。這個平台如果只是一般的區議員聯誼議政,這樣反對派內部已有類似組織,沒有必要架床疊屋,但如果是為了整合反對派力量,以達致攬炒、反中央、反特區的目的,這樣的平台當然是違法違憲。所以,民主黨、公民黨眼見勢色不對,才在成立前夕急急退出,明哲保身,其他本土派為了議席考慮也紛紛樹倒猢猻散。所謂「公民議政平台」就在雷聲大,無雨點之下草草收場。
其實,民主黨、公民黨的「急剎車」是明智之舉,加入這樣一個由本土派主導的平台,得到的不多,更會被其拖累,隨時連區議會平台也失去,這樣還成什麼政黨?民主黨、公民黨退出平台某程度反映他們終於認清了香港憲制的規矩和界線,知道哪些原則哪些底線是不能挑戰和逾越。早前在立法會上的「總辭」,已經證明是一次極為錯誤、自殘式的政治決定,令民主黨一夜之間喪失了大量的政治能量和資源,斷絕了政治前途。如果現在再在區議會作所謂挑釁,不過再一次頭撞南牆,達不到任何政治效果之餘,也將僅餘不多的政治籌碼都輸過清光。還好這一次民主黨沒有再屈服於本土派壓力,拒絕了綑綁,否則恐怕在香港政壇將難有一席之地。
民主黨早前舉行「集思會」思考未來前路,據報有成員認為民主黨絕不能接受「忠誠反對派」的稱號,否則民主黨將不會再有任何前途。其實,「忠誠反對派」一辭也不過是英國的「舶來品」,叫不叫「忠誠反對派」根本不是重點,民主黨人認為這個名稱不好聽,或是對當中的「忠誠」一辭有抵觸,大可以不用。但名言實之賓也,如果民主黨要在香港參政議政,繼續走選舉之路,可以不用「忠誠反對派」之「名」,但卻必須尊重憲制,恪守憲制底線之「實」。
在「一國兩制」之下,本來就為反對派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空間,香港是一個階層多元、利益多元、政見多元的社會,反對派確實也代表了香港社會一部分的民意,「一國兩制」本身就包容了反對派的存在。但問題是這樣的包容不是沒有底線,當中重點就是尊重憲制,不能從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利益,不能勾連外國勢力,不能逾越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底線。然而,由反修例風波到「黑暴」肆虐、「時革光復」,再到呼籲制裁議會攬炒,反對派這些所為卻是不斷挑戰憲制底線,不斷走上反中反憲制之路。反對派的玩火行為,最終「倒迫」出了國安法、「倒迫」了中央出手整頓立法會,反對派的玩火和挑釁,將自己送上了絕路。
在國安法時代下,擺在反對派政黨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對抗、攬炒,退出立法會再退出區議會,走街頭路線最終消失在香港政壇。二是重回香港憲制之路,承認「一國」承認中央權力,在香港的憲制框架內繼續扮演反對派的角色,一樣可以監察施政,一樣可以批評政府,但不能逾越底線。這才是傳統反對派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不是糾纏於「忠誠反對派」是否好聽,是否會被「同路人」批評。現在留給民主黨抉擇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