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油麻地玉器市場 既有玉璞亦有書香?
香港的旅遊景點之一油麻地玉器市場,2020年底因應興建中九龍幹線,遷往上海街的新大樓地下,商戶們要闊別紥根三十多年的舊市場。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已有人製作手工精細的玉器,至今仍普遍應用在各種飾物配件中。許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玉器特別感興趣,所以作為香港主要玉器集散地之一的油麻地玉器市場,早已成為外地旅客到訪的熱點。
市場上方的加士居道天橋是香港主要交通幹道。翻看歷史照片,在天橋還沒建成的時候,玉器市場和附近一帶的地段本是一座座古老唐樓,還有一座平房式的政府診所。天橋建成後,橋底下因為一大片老舊建築被拆除,騰出了空地,原本在廣東道擺賣的玉器商販,在1980年代獲安排集中遷到玉器市場繼續營業。
玉器市場因地利之便,與鄰近古蹟天后廟、廟街夜市,還有別稱「玉器街」的廣東道,組成一片著名的旅遊區域。除了裡面的玉器首飾吸引外,靠近馬路一邊寫著「報稅」的一排書信攤也是市場的特色景致。原本,它們是在附近的郵局旁邊經營。在很久以前,教育尚不普及,識字不多的人,會請書信攤的寫信先生代筆投寄書信,與親友通訊。有人見寫信先生通曉文墨,書法優美,中英皆擅,就把政府往來的公文、新年揮春一一拜託他們辦理,某些店舖、小企業把報稅文件也交他們處理,寫信先生業務漸趨廣泛,以「專營中英書信、報稅」吸引客人。在玉器市場建成之後,相關部門也地盡其利,把書信攤一併遷進市場裡。
隨著教育程度提升,光顧書信報稅攤的客人漸少,許多攤位雖保留至搬遷前,但實際上已結業。有記者到玉器市場採訪搬遷情況,碰巧看到幾位年輕人在書信報稅攤收拾,細問之下,原來攤位是屬於他們早已過世的曾祖父,可見歷史之久。
舊玉器市場只有電風扇,遇上酷熱天氣,身處其中每每大汗淋漓,不過一直以來本地和海外旅客絡繹不絕地到訪,生意不錯,商戶也計較不了那麼多了。
除舊迎新,玉器市場重置新址,上面是同樣剛遷到這大樓的油蔴地圖書館,書信報稅攤雖消失了,圖書館卻補足了原來玉璞與墨跡混合的醇香。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