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許願樹的前世今生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因新冠疫情反覆,香港政府繼早前取消農曆年宵及花市之後,大埔林村由年初一起的「香港許願節」將告取消,許願樹將被圍封,盆菜宴等活動一並取消。
林村許願樹,是香港市民在春節假期的打卡點,多年來人流暢旺,今年將無緣投寶牒許下新年神願。至於善信可否在人流管制下參拜廟宇,現時暫未知安排。
很多人不知道,林村並不只是一個村。全稱林村鄉,共有二十六個村莊組成。原住民絕大多數是從粵東、閩西遷徙而來的客家人。雖然地名「姓林」,但鄉民並非以林姓為最多,而是鍾姓。
林村鄉位於香港最高峰大帽山及大刀屻之林谷,峰巒聳翠,梧桐飛瀑,清泉環繞。客家先民立村時,傳統上皆選擇背靠山林,面向河流的地方。據鄉公所前主席陳興表示,客家先民遷徙此地開族立鄉,始於南宋時期的1287年,距今已逾悠悠七百多個春秋。
選址充滿客家人從風水角度的考量:山林可擋北風,樹木可提供多方面的需求,如木材、糧食、草藥等。風水林內的樹木多是原生樹種,有助維持原生森林生態,亦有利族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客家人還喜歡在村前屋後種植林木圍拱,謂之「龍林」或「風水林」。這些林木只許栽培不許砍伐,以藏風得水。客家先輩有云,「林木興則宅必發旺,林木敗則宅必衰落」。
說起林村的許願樹,香港幾乎無人不曉,海內外遊客前來看熱鬧的亦絡繹不絕。但對有些虔誠前來「見樹就拜」的香客可能不瞭解,其實現時在林村牌匾外聳立的已是第三代的許願樹了。位於天后廟側的第一代是大樟樹,第二代是洋紫荊,先後焚於大火。善信後來改拜樹齡逾百年的大榕樹。
過去數十年,每逢農曆新年,林村人頭攢動,前來許願的人每天逾萬計,尤以年初三、年初四為最多,當中許多人在黃大仙、車公廟進了香之後,輾轉來到大埔林村。
林村鄉當地村民視許願樹為神靈,在樹腳根部燃點香燭冥襁祈福,稱為「香仔樹」。後來,人們還製作寶牒,把姓名、出生時辰及願望寫在其上,且附上百解符,將其繫上重物(早年用石頭,因擔心誤傷人,改用橙桔)拋上樹幹,不跌下來者代表願望可成真。
據說拋寶牒許願是道教的一種習俗。但也有專家認為,擲寶牒非關傳統而是潮流,以後不宜再向樹投擲寶牒,或任由香火焚燒樹根。
把村口的大樹當作「許願樹」,本來只是鄉民的習俗。但在1998年,TVB拍攝的劇集《冤家宜結不宜解》情節中出現「許願樹拋寶牒」的鄉村習俗,香港居民及外地遊客蜂擁而至前來許願,真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由於許願樹承載了太多太多善男信女的願望,終於不堪重負,其中主幹「壯士斷臂」,在2005年農曆新年初四坍塌,導致多人受傷。其後,當局明令禁止拋寶牒上樹幹,改設木制的許願架供遊人掛搭寶牒。
除了讓許願樹減負,以便休養生息,政府還為這棵樹組織「專家會診」,展開拯救行動。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趕赴現場之後表示,「見過的所有傷患樹木中,許願樹病情最嚴重」。專家們認為大樹只剩下四成生命力,難有復原跡象,將於5至10年內枯死。
詹教授以聲納儀器為該樹做診斷,發現樹身內過半面積已因火燒及蟲蛀呈現腐爛,隨時有倒塌危險,建議加鋼纜穩定樹身,並向橫枝施以生根粉,刺激根再生,分擔承托力。
神跡出現了。2008年,經過近四年的搶救,飽經滄桑、樹葉買少見少的許願樹終於「大病初癒」,枝梗開始抽出嫩芽,樹腳長出吐故納新的氣根。
為了避免許願樹再受重負而倒下,2011年,村公所安排於許願樹旁設置許願池。信眾可於許願咭上寫上願望,放在蓮花造型的許願燈,再投進池中作祈福。從2015年開始,林村還在參考全球各地「連心鎖」景點的基礎上,在許願節製作木鎖,讓市民寫下願望並鎖上祈福。民俗習俗輔以綠色環保概念,更有活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