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中美關係:合作與競爭才是主流

2021-02-08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495a762bb38a9653c302cf8001ec1246.jpg

是否要遏制中國,這是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拜登總統新政府上台以來,該如何應對這一被美國視為最大的挑戰,也是其所思考的問題。

美國智庫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大西洋理事會1月底發表的題為《更長的電報:美國對華新戰略》的戰略報告。報告讓中美兩國的中國觀察人士無不側目,感到驚訝。

其作者自稱是美政府前高官,深諳中國情況並有豐富的對華交往經驗。他模仿美外交官喬治•凱南1946年的《長電報》,發表了這一報告。當時,凱南用了5000字的篇幅,概述了美國對蘇聯的「遏制」戰略。它構成了美國冷戰政策的基石,並最終在40多年後導致了蘇共統治的瓦解。

至於如何應對中國,這份長達2.6萬字的報告呼籲美國在未來30年裡照方抓藥。報告是這樣設想的,到2050年,美國及其盟友將「繼續主宰地區和全球權力平衡;習近平將會被『一個更加溫和的領導層所取代』;中國人民也開始『質疑和挑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主張,即中華文明注定走向集權』」。

不無巧合的是,2050年也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實現戰略目標的時間節點,包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把中國建成世界強國。

更難以理解的是,作者甚至還效仿凱南,也採取了匿名形式。1947年7月,凱南以「X」這一筆名,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了其觀點的節略版。人們不禁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作者已不是政府官員,而且提出了如此重要的策略,為何要匿名呢。凱南的情況則不同,在發表長文時,還是在任政府官員。

大西洋理事會稱,《更長的電報》是「一份非同尋常的新戰略文件,是迄今為止對中國地緣政治戰略最具洞察力和最嚴謹的評估之一,並明確指出一項詳實的對華戰略將有利於應對中國戰略雄心的挑戰」。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美國分析人士已經對此表達了不同觀點。丹尼爾·拉里森在《美國保守派》雜誌撰文稱,《更長的電報》的大部分內容不過是對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意識形態主張和雄心的一種複述,並把報告稱之為招致「失敗成本巨大的處方」。保羅·希爾在《國家利益》雜誌撰文表示,這份所謂的大戰略不可能解決來自中國的挑戰,其提出的應對建議也可能是「一個招致麻煩的處方」。

從多方面看,《更長的電報》更像是特朗普政府中包括前國務卿蓬佩奧等對華鷹派人士觀點和主張的更新版。報告主張用美國方式來達到中國政權更迭的目的,如果報告果真被採納,那麼中美兩國必然會走上全面對抗之路。

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更長的電報》的最大問題在於,它誇大了中國的雄心,這一點與對華鷹派的普遍觀點不謀而合。報告認為,習近平「有意讓中國的集權制度、強迫性外交政策及軍事存在邁出國門,推廣到全球各地」。

不可否認,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已拋棄了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所倡導的「韜光養晦」的戰略思想,努力藉助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在國際舞台推行並實現其目標。

然而,中國領導層非常清楚,向他國輸出治理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中國領導人也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集權控制與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相結合的政治模式,是中國獨有的特徵和優勢。

中國共產黨上一次試圖輸出革命,就曾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支持並資助了一些東南亞國家共產黨人的暴動,其後果是,時至今日,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意圖和野心仍心存懷疑。

毋庸置疑,在香港、台灣、南海、東海及中印邊境問題上,中國確實變得更為自信和咄咄逼人。然而,無論你是否認可中國的行為,這些問題確實都涉及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問題。香港亦是中國的一部分。

《更長的電報》還聲稱,中國的野心是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建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競爭秩序,但報告並未給出任何證據,來支持其論斷。

其實,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在現行國際秩序下,中國過去40年裡獲益頗豐,因此中國更希望改善和鞏固現行國際秩序,以便獲得更大利益。過去四年裡,反而是特朗普政府破壞和削弱了曾被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等。

報告給出了制衡中國的建議,但大多是拾人牙慧,早就被其他對華鷹派所提及。不過,報告確實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即呼籲美國高度關注習近平。近年來,習近平已「幾乎把所有權力獨攬手中」。報告作者提出,在「中共高官對習近平的政策導向深感不滿及對他無休止要求絕對忠誠深感憤怒」之時,美國一定要利用好中國政治裡的這些不和諧因素。

至於如何利用,仍是個問題。如果真的實施這一政策,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會促使習近平進一步鞏固權力,也使得中共其他領導人因擔心被控勾結外部勢力而變得更為順從。

這些例證表明,報告作者誇大中國的雄心,其目的無非是為其鼓吹的遏制中國的政策尋找理由。

2月3日,著名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措辭有力的評論文章,稱考慮到中國經濟充滿活力、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以及特朗普給美國聲譽帶來的深深傷害等因素,遏制中國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美國印太地區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獲任現職之前,曾於2019年聯名撰寫過一篇言之有理的文章。文章發表在《外交事務》上,標題是《沒有災難的競爭》。他們認為,儘管中美間存在諸多分歧,但任何一方都必須做好與另一方共處的準備,這種共存需要合作,也會有競爭。

換句話說,美國人需要學會接受,接納中國為其平等的競爭對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