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地產黨的黃昏
繼頒布港區國安法之後,中央出手改革香港政制,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草案)的一大特點,就是擴大特區選舉委員會的權力,除了推選特首,還將負責「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並且審查參選人資格。選委會亦將由1200人增至1500人,增加一個新界別,主要是港區政協委員、愛國社團領袖等。經此一役,「愛國者治港」成為主旋律,反對派(民主派)空間大為縮減,中央亦由幕後強勢走向台前,本地財團呼風喚雨的時代謝幕。
香港回歸之後,自由放任資本主義體制發揮到極致,特區政府長期積弱,地產黨成為真正主人,幾年前坊間戲稱真正的特首是L君,就是一個形象比喻。地產黨雖然在選舉委員會不佔多數,但在特首選舉可以扮演關鍵少數,甚至與民主派「合作」。
2012年的唐梁之爭,主流商界就不聽北京打招呼,力挺唐英年,造成建制陣營的分裂;2016年的特首戰,前財政司長曾俊華也得到民主派和部分商界暗中支持;明年的特首戰,如果按照原來選舉辦法,反對派控制區議會過半議席,可以在選委會拿到117個席位,加上原來的三百多票,再與商界勾兌,足以左右特首選舉。
但新的政改方案將取消選舉委員會中117個區議會席位,而且新增「鐵桿愛國派」為第五界別。特首選舉方式亦將變化,特首候選人的提名門檻將由150增至188個,須在每個界別取得至少15票。「鐵桿愛國派」界別那15票,不僅反對派參選人拿不到,不獲北京祝福的建制派參選人也無法拿到。如此一來,曾俊華這類人物無法成為候選人,商界也就難以上下其手。這等於在政治上斬斷財團操控特首的「黑手」。
中央在遏制港獨、本土等極端勢力,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下一步就是解決香港經濟民生問題,緩和社會矛盾,讓港人舒口氣,這肯定會撬動「地產霸權」。在這次兩會,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已經打開口牌,要求「花大力氣解決好經濟民生問題」,官方英文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更播出韓正的原聲,表示香港的住房問題必須解決,也是向地產黨喊話。
香港貧富懸殊加劇,住房困難,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機會,是公開的秘密,也是那場暴動的社會基礎。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主要是因為幾大地產商囤積土地,操縱政黨、環保團體、輿論。如今,反對派已經幾乎被逐出議會,無法「拉布」,完全行政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又重提發展「明日大嶼」項目,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最近強調,填海是唯一方法可增加土地來源,顯示填海勢在必行。當政府大膽踏出填海第一步,雖然落實建屋可能是十年後的事,但由於預期效應,地產商囤積的土地就不那麼奇貨可居,就會開始釋放土地。
修例風暴一役,不少地產商首鼠兩端,態度曖昧,時任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公開呼籲資本家要有「政治意識」,北京不滿之情溢於言表。進入後國安法的新時代,中央在「一國兩制」的角色增強,直接「下指導棋」,在處理經濟民生問題過程中,本地財團只能選擇配合,如果再抵制,那挑戰的已經不是特區政府,而是「天威」!
無可奈何花落去,地產黨已近黃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