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駐華外媒之「跑」

2021-04-0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2424.jpg

英國媒體BBC的駐華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最近攜家眷離開北京,轉移到了台北。他的非正常離任前天(31)成了國際新聞,中國官方與西方輿論的看法,完全是針鋒相對。

事緣,BBC當天以表揚語氣公告與報道,沙磊揭露了中方不願世界知道的真相,在壓力和威脅下離開。沙磊本人也親身敘述,由於他這幾年針對新疆、冠病起源、香港等敏感課題進行了報道,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近幾周更是強烈。

他指中國官方發動針對BBC和他本人的宣傳運動,他面對司法威脅,採訪又不斷遇到監控和騷擾,無奈轉移駐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為此與外媒小交手了一回合。華春瑩在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沒聽說有中國政府部門威脅他,倒是有新疆民眾和實體要因「假新聞」起訴沙磊,她質疑沙磊不敢應訴,「他跑什麼?」

一個西方媒體記者的離開,引發兩種解讀。

一種解讀指向人權與新聞自由衛士被強權逼走,中國官方則暗批沙磊是做賊心虛而逃。《環球時報》更發文將他標籤為整天抹黑中國的「陰間濾鏡」記者。

沙磊寫過什麼涉疆報道呢?我在網上搜了一下,2019年6月,他參加中國官方組織的採訪團走入新疆教培中心實地報道;上個月初還有一篇有關維族女孩到安徽工廠打工的故事,素材赫然來自中國央視2017年的新聞片「皮山姑娘要遠行」。

如果單純從觀眾角度看,沙磊的報道捕捉了許多生動的細節,填補了官媒報道未涉及的信息與角度。而再進一步仔細分析,他的涉疆新聞片清楚折射出中外價值觀念的矛盾,清楚呈現兩種意識形態之間不可逾越的巨大鴻溝。

應該說,不論是設立教培中心或是送維族青年千里迢迢到發達地區的工廠打工,中國官方的目的都是讓維族人融入到中國國家秩序里,這過程中要讓一些維族離開原來生活形態,接受現代文明與進入工業化的生產秩序,藉此消除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滋生的土壤。而在中國的語境下,國家秩序是由漢人主導,現代化與工業化同時意味着漢化,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官方為了達到它認為正當、正義的最終目的,不惜動用帶強迫性手段將一些維族人送到教培中心,出動幹部們去軟磨硬泡遊說維族青年到新疆以外打工。

中國與其批評者的價值觀差異,在維族女孩打工的故事中特別明顯。在央視2017年的新聞片里,幹部使出渾身解數的勸說,是值得宣傳的正面事迹;維族女孩從百般不願離家,到含淚與家人告別,最終蛻變成了幹練的工廠女工,那就是一個青年成長的動人故事,流過的淚水都是英勇記錄。這一切,在BBC的視角下,赫然就是威迫、不容許維族反抗的證據,涉嫌「強迫勞動」。受訪的西方學者更質疑中國政府在扶貧的名義下,稀釋維族人口、改變他們的文化和家庭結構。

至於教培中心,中國官員努力對外媒展示維族學漢語與一技之長,跳舞繪畫的歡快畫面。而沙磊在採訪中最關注的問題是:學員是不是自願?這裡是不是監獄?

中國治理少數民族地區課題,猶如新聞學的教案,總在逼問一些本質性的問題:怎麼樣才算客觀,怎麼樣才平衡?必須說,記者揪住自願與否的問題不放是立場先行,簡化了極複雜問題的多重面向,但是自願與否也的確是重要問題,媒體追問這一點都沒有錯。同時,我完全能想像,中方官員帶着記者去採訪,最終報道卻將他們的付出與苦心全抹殺,他們會有多不忿。

中國與西媒在爭議性課題上拉鋸,這情況已經很久了,此前彼此雖不同意但多數時候能共存,局面今天變得更僵,很大原因是中國將當下一些西媒對新疆負面報道,視為美國反華攻勢的一部分。媒體與記者被動或主動捲入了勢同水火的中西國力之爭,結局是同人最珍惜的新聞自由,更加沒有了容身之地。

其實,31日當天華春瑩做足了準備,舉出許多事例逐一反駁西方的質疑,但很少被報道,凸顯中方努力講道理的聲音發不出來,「戰狼式」的叫囂卻往往傳得震天價響,這也是中國面對的現實。

中美一決雌雄,大家都難,其他國家、企業、媒體都不能倖免;駐華外媒的選擇將更艱難,處境更敏感,外媒記者之「跑」,沙磊不會是最後一個。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旗下部門CBC新聞(CBC News)周三(2日)宣布關閉北京的辦事處,理由是多次向中方申請記者工作簽證不成功,因此保留一個空置的辦事處並無意義,關閉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