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電台到底犯了什麼錯?
記得香港公營廣播電台——香港電台在1999年曾經舉辦一場頗有影響力的「香港經典電影選舉」,邀請了13個業界團體組成評選委員會,推選出50部華語電影作為候選,然後再公開讓全球影迷投票選出10部「心水(喜歡)之作」。
為隆重其事,港台在投票前夕還專門舉行記者會,呼籲各地影迷踴躍參加。當年77歲高齡的張徹大導演也獲邀出席了記者會。
年紀大一點的港人,應該不會對張徹陌生。他是香港第一位票房逾百萬港元的導演,捧紅過不少武打明星,狄龍、姜大偉、李修賢,甚至在好萊塢名噪一時的吳宇森皆是他的門生。但記者會上公布的50套候選經典電影名單中,卻意外地沒有張徹的代表作。
事後很多香港電影人士批評港台,如吳思遠便為張徹抱不平,質疑張徹沒有作品入選,主辦方又邀請張出席活動,極不尊重這位老人家。
港台回應時則把責任推給評選委員會,聲言最初邀請張徹出席記者會時,他的影片有獲提名,只是在評選中落選了。無論如何,港台考慮不周,大大落了這位曾建立港產片「陽剛派」的著名導演面子,卻是不爭的事實。
那段日子,我還是學生,剛好做張徹的兼職助手,陪同出席這場記者會,知道的真相還不止這些。先不說名單上沒有張徹作品是對是錯,他出席活動已給足面子,但港台不但沒顧及他的感受,工作人員接載他參加活動途中還強行給他一張表格,要他在沒有自己作品的名單中推選一部傑齣電影。結果,這位對香港電影發揮重大貢獻的導演,勉為其難下只好填寫了徒弟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後來被記者問起此事,張徹淡然回應「不介意」。可他私下卻有詢問是否不應出席記者宣傳活動,語氣之間不無失望。
一直以來,香港記者習慣用查冊方式去偵查一些新聞事件。港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上周被裁定兩項車牌查冊時罪成,意味着日後傳媒工作者再不能查冊進行調查。這一判決無疑是香港新聞界最為傷感的一天。
然而,記者們人人痛罵港府的同時,可想過香港為何會由一個原本是全球最自由城市淪落到如今的地步呢?我不期然想起當年港台對待張徹這件事。
從香港記者角度來看,新聞工作者的天職是不偏不倚地揭發社會不公義。可在前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港台作為政府部門,上下無論記者、主持,竟多次表現出對政府及警方充滿敵意的態度。譬如,港台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當面逼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晚睡得着嗎?」、要求林鄭「講人話」;又如港台記者陳妙玲在警方記者會中態度惡劣,屢次打斷警方發言。
港台記者甚至屢次為示威人士護航,表現出同情示威者的傾向。例如中通社女記者因被懷疑拍攝示威者樣貌而被包圍,港台記者竟附和示威者要求該記者刪除照片;後來更有港台兼職記者涉嫌參與暴動被捕等等。
港台由政府公帑支持營運,既是傳媒機構,也是政府部門。港台在反修例風波時不但沒有公正報道,反而屢屢美化這場運動,站在政府對立面。正如10多年前以尊重評委會為由而不顧及張徹感受,港台在反修例期間以新聞自由為由不尊重政府,這一口氣實在叫北京和港府難以吞下。
所以港府很快就出手,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年初上任後已多次出手整頓港台,抽起多個節目,據悉最快下月還將「重整」電視部。至於控告蔡玉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做法不公義,但事件本質已不是她有無犯法或新聞自由的問題,而是當局要果斷落實「愛國者治港」的要求,清除港台多年來仇視政府的積弊。當整個港台走上歪路,包括蔡玉玲在內的港台內所有人員都要同受其苦,成為犧牲者。
回顧中國政府過去大半年對香港的一系列強硬動作,其實也是同一思維。在北京眼中,2019年發生的反修例風波本質上已是一場政變,當局忍無可忍,一定要出重招糾正。所謂「一國兩制」,「一國」才是根本,「兩制」只是達到「一國」的手段而已。若「兩制」動揺了「一國」根基,北京毫無疑問會選擇「一國」。港人這時候還天真地和北京談什麼遵守「兩制」,也只能是一起笑話。
無可否認,反修例事件是香港社會的悲劇。若說北京在事件犯了忽視香港民意的大錯,泛民何嘗不也是對北京嚴重誤判。泛民一直無視「一國」存在,甚至縱容「港獨」力量壯大,令北京不得不出手。當然,假若北京和香港人都繼續只着眼於自己利益,完全沒想過其他持份者的感受,香港問題恐怕永遠不會有解決的一天。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