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自備輔幣」成絕響?

2021-07-14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14 at 11.34.33 (1).jpeg

政府將會透過電子支付平台派發消費券,既紓緩民困、促進消費,又可推動電子支付消費習慣,切合世界潮流。派發消費券的其中一個平台就是八達通了。

不經不覺,八達通系統自1997年起啟用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了。由於早年八達通系統主要用於大眾運輸,接觸的消費者多,很快得到普及。在還沒有拍卡付費的年代,人們出外總要準備一些零錢方便乘車時候用。除了鐵路稍為好一點,有儲值車票外,巴士、電車和小巴公司要動用不少人力物力在終點站收集錢箱,再送回車廠點算車資。一大堆硬幣放在面前,要數算的話費時失事,又容易出誤差,有部份人更見獵心喜,監守自盜,例如1982年就發生過巴士公司職員串謀偷硬幣的案件,所以自八達通通用後,不論運輸機構還是香港市民都十分樂意使用,後來更發展至零售行業,部份學校也設置八達通機作為學生上學報到之用。

可是此後本地電子支付的發展漸漸又沉寂下來,加上八達通還有一些盲點沒有覆蓋,例如小型商店、菜市場攤檔,還有計程車。所以現金始終十分通用,「自備輔幣」之說沒有褪色。一直到近年,拍卡支付模式不只流行全球各地,支付方式的潮流甚至已轉變到用手機支付,這不只便利本地消費,更推進了跨境商貿。

但是,香港人慣用既有的支付方式,所以商戶和消費者這時候的積極性不如以往八達通那樣熾熱。如今消費券透過電子方式發放,期望可以有顯著的作用,不過推動新模式之餘,也需要顧及較少接觸科技的長者需要。現時已有不少社會福利團體舉辦針對長者的手機應用課程,讓他們也可以享受電子消費的便利,使全社會都可以向電子消費邁進一大步,口袋裡不用裝太多現金了。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周末港客北上消費過關大排長龍,與此同時,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着內地人赴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一個香港、內地「雙向奔赴」獨特現象。

    薩日朗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