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雄: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2021-07-21
李啟雄
民主思路成員、國際多元生命教育發展學校校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19 at 15.32.52.jpeg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典,當天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期間國家主席說出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隨即牽動起全國人民奮進之精神。

有見及此,從中猜想必先由我國教育出發,皆因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我國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衆人之願。上述種種百感交集,尤曾記起哲學偉人説過,人生就是從「真理的荒漠中不斷遊歷」此話帶給人們深重意義。

言簡意駭,那麼香港教育何以配合國家政策發展?近年香港教育屢屢受捶,當中更出現「教辱」之劣評。 教育界更好像跟領導一方似有著二元對立,甚至乎大家發展到「不理解與不妥協」。因此盡快修整「未來教育」乃重中之重。常言道「大智若愚、舉重若輕、審時度勢」整體改變之策略,也許離不開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之壁壘帶動。當中必先從三觀與態度落墨,箇中大小改善是可以「教」出來的。

回看昔日英國人留給香港是殖民體制、港督作主、限設民主、教育階梯式操作等。然而至今「道德與公民」之教育,已成為時代裡必須課。皆因價值觀的養成,是社會大眾對下一代人的期望。而傳統教育必須融合千禧多元發展,其中「情感與辯證之教育」佔非常重要一環。並且年青一輩不斷建立目標,但每個不達標的挫敗,直教他們如何是好?再者,社會上不定時聽到「生命影響生命」這好像二人三足遊戲,是需講求合作互信。

總括來說,現今教育有否感召年青人?若沒有「累積」情感,又如何得出雙贏奇蹟? 教育「奇蹟」尤如好的電影,當中由創意、解難、合作、尊重、意義及感染力等結集而成。種種因素都是談及「情」,這就是重要的關鍵。

最後,我們總不能持舊看新,此乃不合時宜。人們在適當時候自會「義憤填膺」以憤懣去觸碰社會問題,導致問題升溫與複雜。現刻應通過「碎散重拼認知」 來改變教育和社會。縱使上述困難重重,但是我們應總有一份與國家携手同行,愛國愛港的責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